第二節 肝癌第 2 頁

【鑒別診斷】
1.黃疸黃疽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癥,主要病機為濕濁阻滯,膽液不循常道外溢而發黃,起病有急緩,病程有長短,黃疸色澤有明暗,以利濕、解毒為治療原則。而肝癌以右脅疼痛、肝臟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腹脹大、乏力、形體逐漸消瘦為特征,中晚期可伴有黃疽,此時,黃疸僅視為一個癥狀而不是獨立的病種,以扶正(補益氣血)祛邪(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消積散結等)、標本兼顧為治療原則,并需結合中西醫抗肝癌治療。此外,結合血清總胭紅素、尿膽紅素、直接膽紅素測定,血清谷丙轉氨酶、甲胎球蛋白、肝區B超,Cr掃描等以明確診斷。
2.脅痛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其病機關鍵或在氣、或在血、或氣血同病。肝癌雖亦有脅痛,但只是一個癥狀,且以右脅為主,常伴有堅硬、增大之腫塊,納差乏力,形體明顯消瘦,病證危重?山Y合實驗室檢查以鑒別。
3.鼓脹肝癌失治,晚期伴有腹水的患者可有腹脹大、皮色蒼黃、脈絡暴露的癥狀而為鼓脹,屬于鼓脹的一種特殊類型。肝癌所致之鼓脹,病情危重,預后不良,在鼓脹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需結合中西醫抗肝癌治療?山Y合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協助治療。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肝癌發病后,病情進展迅速,病情重。因此要全面掌握辨證要點。
1.辨虛實患者本虛標實極為明顯,本虛表現為乏力倦怠,形體逐漸消瘦,面色萎黃,氣短懶言等;而右脅部有堅硬腫塊而拒按,甚至伴黃疸、脘腹脹滿而悶、腹脹大等屬標實的表現。
2.辨危候晚期可見昏迷、吐血、便血、胸腹水等危候。
治療原則
針對肝癌患者以氣血虧虛為本,氣血濕熱瘀毒互結為標的虛實錯雜的病機特點,扶正祛邪,標本兼治,以恢復肝主疏泄之功能,則氣血運行流暢,濕熱瘀毒之邪有出路,從而減輕和緩解病情。治標之法常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消積散結等法,尤其重視疏肝理氣的合理運用;治本之法常用健脾益氣、養血柔肝、滋補陰液等法。要注意結合病程、患者的全身狀況處理好“正”與“邪”,“攻”與“補”的關系,攻補適宜,治實勿忘其虛,補虛勿忘其實。還當注意攻伐之藥不宜太過,否則雖可圖一時之快,但耗氣傷正,最終易致正虛邪盛,加重病情。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應選加具有一定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藥,以加強治療的針對性。
分證論治
·肝氣郁結
癥狀:右脅部脹痛,右脅下腫塊,胸悶不舒,善太息,納呆食少,時有腹瀉,月經不調,舌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方藥: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殼、香附、陳皮疏肝理氣;川芎活血化瘀;白芍、甘草平肝緩急。疼痛較明顯者,可加郁金、延胡索以活血定痛。已出現脅下腫塊者,加莪術、桃仁、半夏、浙貝母等破血逐瘀,軟堅散結。納呆食少者,加黨參、白術、薏苡仁、神曲等開胃健脾。
·氣滯血瘀
癥狀:右脅疼痛較劇,如錐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脅下結塊較大,質硬拒按,或同時見左脅下腫塊,面色萎黃而黯,倦怠乏力,脘腹脹滿,甚至腹脹大,皮色蒼黃,脈絡暴露,食欲不振,大便溏結不調,月經不調,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脈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消積。
方藥:復元活血湯。
方中桃仁、紅花、大黃活血祛瘀;天花粉“消撲損瘀血”;當歸活血補血;柴胡行氣疏肝;穿山甲疏通肝絡;甘草緩急止痛?勺眉尤、莪術、延胡索、郁金、水蛭、廑蟲等以增強活血定痛,化瘀消積之力;蚺溆明M甲煎丸或大黃廣蟲丸,以消癥化積。
若轉為鼓脹之腹脹大,皮色蒼黃,脈絡暴露者,加甘遂、大戟、蕪花攻逐水飲,或改用調營飲活血化瘀,行氣利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