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頭痛第 4 頁

【轉歸預后】
轉歸有證候間的轉歸和疾病間的轉歸。證候間的轉歸,如外感頭痛未及時根治,日久耗傷正氣可轉為內傷頭痛;內傷頭痛之人再次感邪,也可并發外感頭痛。風寒證或風濕證,邪氣郁遏化熱,也可成為風熱證;腎虛證水不涵木,可轉化肝陽證;肝陽證化火傷陰可轉化為腎虛證;痰濁證因痰阻血脈,可轉化為痰瘀阻痹證。疾病間的轉歸,如肝陽頭痛日久,可轉歸或并發為眩暈、目盲、中風等病。
頭痛的預后有較大差異,外感頭痛,治療較易,預后良好。內傷頭痛,虛實夾雜,治療較難,只要辨證準確,精心治療,也可以使病情得到緩解,甚至治愈。若并發中風、心痛、嘔吐等則預后較差。
【預防與調攝】
頭痛的預防在于針對病因,如避免感受外邪,勿情志過激,慎勞倦、過食肥甘等以免引發頭痛。頭痛的急性發作期,應適當休息,不宜食用炸烤辛辣的厚味食品,以防生熱助火,有礙治療,同時限制煙酒。若患者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可疏導勸慰以穩定情緒,適當保證環境安靜,有助緩解頭痛。
【結語】
頭痛的病因雖多,總不外外感與內傷兩類。外感以風邪為主,挾寒、挾熱、挾濕,其證屬實。內傷頭痛有虛有實,腎虛、氣虛、血虛頭痛屬虛,肝陽、痰濁、瘀血頭痛屬實,或虛實兼挾。故頭痛應辨內外虛實,治療亦相應采用補虛瀉實。外感頭痛以祛邪活絡為主,分辨兼挾之邪而分別祛風、散寒、化濕、清熱治之。內傷頭痛補虛為要,視其虛實性質,分別治以補腎、益氣、養血、化痰、祛瘀為治。在辨證基礎上,根據病變的臟腑經絡,選加引經藥效果較好,除服藥外還可配合針灸及外治法等,常可提高療效。
【文獻摘要】
《素問·五臟生成》:“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人腎!
《素問·風論》:“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素問·方盛衰論》:“氣上不下,頭痛巔疾!
《傷寒論·厥陰病》:“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濟生方·頭痛論治》:“夫頭者上配于天,諸陽脈之所聚。凡頭痛者,氣血俱虛,風寒暑濕之邪,傷于陽經,伏留不去者,名曰厥頭痛。蓋厥者逆也,逆壅而沖于頭也。痛引腦巔,甚而手足冷者,名曰真頭痛,非藥之能愈。又有風熱痰厥,氣虛腎厥,新沐之后,露臥當風,皆令人頭痛,治法當推其所由而調之,無不切中者矣。”
《枬溪心法·頭痛》:“頭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如肥人頭痛,是濕痰,宜半夏、蒼術。如瘦人,是熱,宜酒制黃芩、防風”。
《景岳全書·頭痛》;“凡診頭痛者,當先審久暫,次辨表里。蓋暫痛者,必因邪氣,久病者,必兼元氣。以暫病言之,則有表邪者,此風寒外襲于經也,治宜疏散,最忌清降;有里邪者,此三陽之火熾于內也,治宜清降,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其有久病者,則或發或愈,或以表虛者,微感則發。……所以暫病者,當重邪氣,久病者,當重元氣,此固其大綱也。然亦有暫病而虛者,久病而實者,又當因脈因證而詳辨之,不可執也!
《冷廬醫話·頭痛》:“頭痛屬太陽者,自腦后上至巔頂,其痛連項;屬陽明者,上連目珠,痛在額前;屬少陽者,上至兩角,痛在頭角。以太陽經行身之后,陽明經行身之前,少陽經行身之側。厥陰·之脈,會于巔頂,故頭痛在巔頂;太陰少陰二經,雖不上頭,然痰與氣逆壅于膈,頭上氣不得暢而亦痛!
《臨證指南醫案·頭痛》:“如陽虛濁邪阻塞,氣血瘀痹而為頭痛者,用蟲蟻搜逐血絡,宣通陽氣為主。如火風變動,與暑風邪氣上郁而為頭痛者,用鮮荷葉、苦丁茶、蔓荊子、山梔等辛散輕清為主;如陰虛陽越而為頭痛者,有仲景復脈湯、甘麥大棗法,加膠芍牡蠣鎮攝益虛,和陰熄風為主。如厥陰風木上觸,兼內風而為頭痛者,有首烏、柏仁、櫓豆、甘菊、生芍、杞子輩熄肝風滋腎液為主!
【現代研究】
1.祛風散邪:外感頭痛多因感受風寒濕熱之邪,上壅清竅所致,高巔之上唯風可到,風為六淫之首;故許多臨床研究者,采用祛風散邪之法組方治療頭痛,所選藥物以荊芥、防風、藁本、蔓荊子、白芷等使用頻率為高。賢氏以蠲痛湯(川羌活、白僵蠶、荊芥穗、防風、白芷、薄荷、地龍、川芎、絲瓜絡、細辛)隨證加減,治療偏頭痛40例。結果:痊愈22例,好轉16例,無效2例Ij匕京中醫1994;(5):26)信袁氏以養腦調神二號膠囊(川芎、三七、白芷、菊花、桑葉、藁本、蔓荊子、防風、羌活、遠志、枸杞子、合歡皮、橘絡、細辛、磁石)治療神經血管性頭痛及三叉神經痛118例。結果:顯效48例,好轉61例,無效9例[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94;16(3):42]。許多作者在祛風劑中加入全蝎、蜈蚣、僵蠶等增強其祛風之效。王氏以頭風湯(全蝎、白芷、防風、細辛、菊花、葛根、白芍、川芎、甘草)隨證加減,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持續狀態100例。結果:痊愈34例,顯效55例,好轉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8%[河北中醫1996;18(4):14]。
2.散寒止痛:寒邪郁遏清陽者,常以細辛、白芷、吳茱萸、附子等溫經散寒之晶組方治療。王氏以頭痛康(制附片、白芷、川芎、吳茱萸、全蝎、蜈蚣、白芍、云茯苓)隨證加減,治療血管性頭痛48例。結果:痊愈36例,好轉10例,無效2例[河南中醫1994;14(3):164]。張氏用小白附子湯(小白附子、桂枝、杭芍、天麻、羌活、藁本、川芎、白芷)隨證加減,治療偏頭痛34例,結果:治愈12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云南中醫中藥雜志1996;17(3):32]。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