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郁病第 3 頁

·痰氣郁結
癥狀:精神抑郁,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本證亦即《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所說“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之癥。《醫宗金鑒·諸氣治法》將本癥稱為“梅核氣”。
治法:行氣開郁,化痰散結。
方藥:半夏厚樸湯。
本方用厚樸、紫蘇理氣寬胸,開郁暢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結,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結、行氣開郁、降逆化痰的作用。濕郁氣滯而兼胸痞悶、噯氣、苔膩者,加香附、佛手片、蒼術理氣除濕;痰郁化熱而見煩躁、舌紅、苔黃者,加竹茹、瓜蔞、黃芩、黃連清化痰熱;病久人絡而有瘀血征象,胸脅刺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者,加郁金、丹參、降香、姜黃活血化瘀。
·心神惑亂
癥狀: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舌質淡,脈弦。
多見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同一患者每次發作多為同樣幾種癥狀的重復!督饏T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將此種證候稱為“臟躁”。
治法: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方藥:甘麥大棗湯。
方中甘草甘潤緩急;小麥味甘微寒,補益心氣;大棗益脾養血。血虛生風而見手足蠕動或抽搐者,加當歸、生地、珍珠母、鉤藤養血熄風;躁擾、失眠者,加酸棗仁、柏子仁、茯神、制首烏等養心安神;表現喘促氣逆者,可合五磨飲子開郁散結,理氣降逆。
心神惑亂可出現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在發作時,可根據具體病情選用適當的穴位進行針刺治療,并結合語言暗示、誘導,對控制發作,解除癥狀,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一般病例可針刺內關、神門、后溪、三陰交等穴位;伴上肢抽動者,配曲池、合谷;伴下肢抽動者,配陽陵泉、昆侖;伴喘促氣急者,配膻中。
·心脾兩虛
癥狀: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氣血。
方藥:歸脾湯。
本方用黨參、茯苓、白術、甘草、黃芪、當歸、龍眼肉等益氣健脾生血;酸棗仁、遠志、茯苓養心安神;木香理氣,使整個處方補而不滯。心胸郁悶,情志不舒者,加郁金、佛手片理氣開郁;頭痛加川芎、白芷活血祛風而止痛。
·心陰虧虛
癥狀: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咽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陰養血,補心安神。
方藥:天王補心丹。
方中以地黃、天冬、麥冬、玄參滋補心陰,人參、茯苓、五味子、當歸益氣養血,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丹參養心安神。心腎不交而見心煩失眠,多夢遺精者,可合交泰丸(黃連、肉桂)交通心腎;遺精較頻者,可加芡實、蓮須、金櫻子補腎固澀。
·肝陰虧虛
癥狀:情緒不寧,急躁易怒,眩暈,耳鳴,目干畏光,視物不明,或頭痛且脹,面紅目赤,舌干紅,脈弦細或數。
治法:滋養陰精,補益肝腎。
方藥:滋水清肝飲。
本方由六味地黃丸合丹梔逍遙散加減而成,以六味地黃丸補益肝腎之陰,而以丹梔逍遙散疏肝解郁,清熱瀉火。肝陰不足而肝陽偏亢,肝風上擾,以致頭痛、眩暈、面時潮紅,或筋惕肉響者,加白蒺藜、草決明、鉤藤、石決明平肝潛陽,柔潤熄風;虛火較甚,表現低熱,手足心熱者,可加銀柴胡、白薇、麥冬以清虛熱;月經不調者,可加香附、澤蘭、益母草理氣開郁,活血調經。
【轉歸預后】
郁病的各種證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屬于實證的肝氣郁結、血行郁滯、痰氣郁結等證候,病久之后,若損傷心脾,氣血不足,則可轉化為心脾兩虛或心陰虧虛;若損及肝腎,陰精虧虛,則轉化為肝腎陰虛的證候。實證中的氣郁化火一證,由于火熱傷陰而多轉化為陰虛火旺。郁證中的虛證,可以·由實證病久轉化而來,也可以由于憂思郁怒,情志過極等精神因素耗傷臟腑的氣血陰精,而在發病初期即出現比較明顯的虛證。病程較長的患者,亦有虛實互見的情況。一方面正氣不足,或表現為氣血不足,或表現為陰精虧虛,同時又伴有氣滯、血瘀、痰結、火郁等病變,而成為虛實夾雜之證。
郁病的預后一般良好。針對具體情況,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對本病的預后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受到刺激后,病情常有反復或波動,易使病情延長。病程較短,而情志致病的原因又是可以解除的,通常都可以治愈;病程較長,而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者,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才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