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五行學說第 8 頁
相乘現象可分兩個方面:其一,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不足(衰弱),使原來克它的一行乘虛侵襲(乘),而使它更加不足,即乘其虛而襲之:如以木克土為例:正常情況下,木克土,木為克者,土為被克者,由于它們之間相互制約而維持著相對平衡狀態。異常情況下,木仍然處于正常水平,但土本身不足(衰弱),因此,兩者之間失去了原來的平衡狀態,則木乘土之虛而克它。這樣的相克,超過了正常的制約關系,使土更虛。其二,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過度亢盛,而原來受它克制的那一行仍處于正常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被克”一方正常,但由于“克”的一方超過了正常水平,所以也同樣會打破兩者之間的正常制約關系,出現過度相克的現象。如仍以木克土為例:正常情況下,木能制約土,維持正常的相對平衡,若土本身仍然處于正常水平,但由于木過度亢進,從而使兩者之間失去了原來的平衡狀態,出現了木亢乘土的現象。
“相克”和“相乘”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系,后者是正常制約關系遭到破壞的異常相克現象。在人體,前者為生理現象,而后者為病理表現。但是近人習慣將相克與反常的相乘混同,病理的木乘土,也稱木克土。
相侮規律:侮,即欺侮,有恃強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過,使原來克它的一行,不僅不能去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稱反侮。
相侮現象也表現為兩個方面,如以木為例:其一,當木過度亢盛時,金原是克木的,但由于木過度亢盛,則金不僅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損,這叫木反悔金。其二,當木過度衰弱時,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由于木過度衰弱,則不僅金來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習慣上把土反侮木稱之為“土壅木郁”。
相乘相侮均為破壞相對協調統一的異常表現。乘侮,都憑其太過而乘襲或欺侮。“乘”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對其“所勝”過度克制。“侮”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也就是某一行對其“所不勝”的反克。為了便于理解,我們將乘侮分別開來一一加以分析:實際上,相乘和相侮是休戚相關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現在,我們將兩者統一起來分析之。如木有余而金不能對木加以克制,木便過度克制其所勝之土,這叫作“乘”,同時,木還恃己之強反去克制其“所不勝”的金,這叫作“侮”。反之,木不足,則不僅金來乘木,而且其所勝之土又乘其虛而侮之。所以說:“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素問·五運行大論》)。
(3)勝復規律:勝復指勝氣和復氣釣關系。五行學說把由于太過或不及引起的對“己所勝”的過度克制稱之為“勝氣”,而這種勝氣在五行系統內必然招致一種相反的力量(報復之氣),將其壓抑下去,這種能報復“勝氣”之氣,稱為“復氣”,總稱“勝復之氣”。“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素問·至真要大論》)。這是五行結構系統本身作為系統整體對于太過或不及的自行調節機制,旨在使之恢復正常制化調節狀態。如木氣太過,作為勝氣則過度克土,而使土氣偏衰,土衰不能制水,則水氣偏勝而加劇克火,火氣受制而減弱克金之力,于是金氣旺盛起來,把太過的木氣克伐下去,使其恢復正常。反之,若木氣不足,則將受到金的過度克制,同時又因木衰不能制土而引起土氣偏亢,土氣偏亢則加強抑水而水氣偏衰,水衰無以制火而火偏亢,火偏亢則導致金偏衰而不能制木,從而使不及的木氣復歸于平,以維持其正常調節狀態。故曰:“形有勝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隨之,不足而往,有余從之”(《素問·天元紀大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