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節 養生
養生,又名攝生、道生、保生等,保養身體之謂。換言之,養生是指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采取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等措施而進行的一種健身益壽活動。中醫養生流派有靜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及藥餌之分。養生內容廣泛,方法眾多,而以調飲食、慎起居、適寒溫、和喜怒為其基本養生觀點。
一、天年與衰老
(一)天年
“天年”,是我國古代對人之壽命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命題。人的自然壽命謂之天年,亦即天賦之年壽。生命的年限,即機體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的時間,稱之為壽命。通常以年齡(指年代年齡,又稱歷法年齡)作為衡量壽命長短的尺度。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個體壽命有長有短,但大都不會超過一個最長的限度,人類自然壽命的最高限度,稱之為壽限。一般而言,人類的最高壽命不超過120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養生論》)。千百年來,人類的壽限并無重大突破。
人生歷程按年齡劃分:初生曰嬰,初語曰兒,初行曰孩,初學曰童,二十曰青年,三十曰壯年,四十曰強年,五十(亦稱半百)曰中年,六十日耆,七十曰老,八十曰耋,九十曰耄,九十以上曰壽考。
(二)衰老
1.衰老的概念:衰,衰弱,衰退之謂。老,年紀大,與“少”相對。引申為衰,與“壯”相對。衰老,老而且衰之義,是指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各臟腑組織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漸降低的過程。
衰老與老年不能等同,衰老是生命的動態過程,而老年則是整個機體的一個年齡階段。
老年未必均衰,衰亦未必均老,故有“老當益壯”、“未老先衰”之說。年滿60為“花甲”,為“下壽”,在歷代文獻上對老年開始年齡界限說法不一,但一般視肋歲為老年期的開始年齡。按新的年齡劃分標準,60—74歲為準老年或老年前期,75—89歲為老年,90歲以上為長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