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醫學
一、軍隊中的醫藥組織
隋朗軍中設有尚醫軍主(九品),可能系軍醫官。
有較明確記載的軍醫機構,似始于第七世紀唐初所設的”天策上將府”,其主持醫藥事務的官員為功曹參軍,為中央最高軍事機構中的一個單位。當時在地方政府中也設有此類官員。如在京兆(今西安)、河南太守牧、都督及刺史屬下、也有功曹、司曹等兼管醫藥行政。唐太醫署及地方醫學也擔任部隊的醫療工作,這一制度為歷代所繼承。唐代地方部隊多屬于折沖府,全國共643府。而在折沖府中僅有太醫、藥童、針灸、禁咒諸生共211員,平均三府才有一個醫務工作者(《通典》卷15選舉一)。所以必須借助于醫學中的博士、教授和醫生等來為部隊擔任醫療工作。
五代時,“后唐清泰三年(936)……敕:所奏醫博士,諸道合有軍醫,許得諸道補署,不在奏聞,余依所請”(《五代會要》卷12醫術),我國正式有“軍醫”之名,始見于此。在石晉時也設有軍醫,晉高祖天福二年(973年)八月,“敕下弄部大理寺、御史臺及三京諸道州府,今后或有系囚染病者,并令逐處軍醫看候,于公廨錢內支藥價,或事輕者仍許家人看候(《舊五代》卷149志9刊法志)。
五代十國時,兵戈紛擾,為了獲得戰爭的勝利以鞏固國家政權,因此對士卒的健康比較重視,故在部隊中有專門的軍醫設置,可惜當時因戰亂相尋,缺乏詳細的記載。
二、士兵的選擇
唐代對軍士的選擇已經注意。據《通典》記載:《大唐衛公李靖兵法》中說:簡取強兵,并令試練器杖,兵須勝舉衣甲,器仗須扎陷堅,須取甲試令斫身,然后取中”(卷148兵一選擇附)。開元十年(723年),張說建議招募將士以補充宿衛。朝廷規定選募條件是:“身體強壯,身高五尺七寸(約臺177.27厘米)(唐一尺約合今31.10厘米)以上者,均可應募”(《新唐書·兵志》)。
三、戰時傷病員醫療運送與撫恤
唐李靖《衛公兵法》中要求:各營應設有檢校病兒官。每日巡查傷病員情況和飲食起居,以便安排醫療、運送,如發現新的病員或危重病員,必須于每晨通狀報告總管,令醫生巡營,給以適當的治療。
營主和檢校病兒官,應按照傷病員傷勢的輕重安排運輸工具和護理人員,能行走的病員給傔人(看護)一名;病重不能行走的病人加給驢一頭;連牲口也不能乘騎的重傷病員,則給驢二頭。看護二人縛輦(換車)運送(《衛公兵法輯本》卷上)。
至于患慢性病的傷病員。唐代撥交地方政府收治。《通典》載有唐太宗親撫病兵,敕交州縣供給的史實。”大唐貞觀(627~649年)中,太宗親征高麗,……有從卒一人,病不能起,太宗始至床前,問其所苦,仍勒(敕)州縣厚加供給”(卷152兵五)。
《衛公兵法》還規定軍校每三天必須巡行本部軍士的營幕,檢查其飲食精粗和勞逸情況,并關心戰士疾苦,視察醫藥護理是否及時,戰士如有死亡應即上報,以禮祭葬,并撫恤其家屬。如果死于陣戰間,同伙應掩埋其尸體;如因作戰負傷死亡,本部將校應將經過情況詳細呈報,以禮祭贈。如僅負傷,應隨傷勢輕重予以優賞。
在《衛公兵法》及《唐律疏議》中,還明文規定對傷病員醫療失職者,按照情節輕重處以杖刑或徒刑,甚至處斬。
根據以上記載,唐代在戰時似已有比較完善的醫療、運送及撫恤制度。
四、行軍及宿營衛生的注意
在行軍中,除了防止敵人放毒外,往往還會遇到自然界的諸種毒害。首先是水源衛生;其次則為草木叢林中蟲蛇的毒害;第三則為食物中毒。對這些問題已有某些防治措施,并以之施于敵方,謀取戰爭的勝利。
戰時最要注意的是行軍的水草問題。為了使軍營能置于易守難攻之地,且能得到飲水供應,古人曾作出很大的努力,其中最突出的是“渴烏”的利用。唐代杜佑《通典》記載了軍隊中用“渴烏隔山取水之法”,“以大竹筒雄雌相接,勿令漏泄,以麻漆封裹,推過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于筒尾取松樺乾草當筒放火,火氣潛通水所,即應而上”(卷157)。以后又稱“注子”、“偏提”、”過山龍”、“漏”等。渴烏至晚在唐代即已用于軍隊供水,而且經過改良能”隔山取水”,成為我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大成就。(袁庭棟、劉澤模:《中國古代戰爭》,109頁,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年)
五、有關軍隊多發病及流行病的記載
據史書記載,軍中多發病及流行病以疾疫、瘴癘、瘴疫、痢、疳等為主。
《太白陰經》卷七中,首先指出兵瘴的原因說:“夫稠人多厲疫,屯氣、人氣有郁蒸,……”,它還記載了軍中疾病,計有傳染性瘟病、傳染性皮膚病、疫疾、霍亂、腳轉筋、馬咬傷、兵器及劍傷、附馬傷等,并強調軍隊出征,必須將治療上述傷病的藥物準備好,并將若干驗方發至全軍(卷七治人藥),此外,還載有治馬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