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衛生保健
環境衛生方面,元代繼承前代的優良傳統,仍然重視河水的保護,曾定期疏浚河道,元代使用痰盂的范圍較漢代專供皇帝有所擴大,這對于防止病菌傳播是有意義的。
這一時期,統治者提倡佛教,尤其是信奉喇嘛教和禪宗。民間也有不少佛教信徒,他們死后都實行火葬。據考古發現,沈陽、山西大同、北京等地都有遼金元火葬墓。據《馬可波羅游記》記載,北京、契丹省南部哈寒府、景州、西州、寶應州、襄陽、常州、太平府、泉州等地居民,死后多實行火葬。
《馬可波羅游記》還記載:“在皇帝陛下左右伺候和辦理飲食的許多人,都必須用美麗的面紗或綢巾,遮住鼻子和嘴,防止他們呼出的氣息,觸及食物,”這種用來遮住口鼻以防傳染的面紗或綢巾,實際上起到現代口罩的作用,可視為口罩的濫觴。
金元時期,李東垣、宋丹溪、忽思慧等醫學家對飲食衛生提出許多新的見解。忽思慧撰寫的《飲膳正要》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營養學專著。本書以正常人的膳食為標準,制定了具有營養學價值的食譜,書中強調飲食在保健延壽中的價值,認為“飲食為養生之首務”,并列出飲膳的制作方法和滋補藥的形態、性味、功效以及飲食禁忌等等。另一部營養學專著是元末賈銘的《飲食須知》。書中選取食物250余種,簡述其性陳宜忌,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于房室衛生,元代李鵬飛將前人關于性衛生的論述加以收集、整理,撰成《三元延壽參贊書》。提出一系列頓有見地的主張。李氏認為男女相需合乎自然之道,提出“欲不可絕”。同時,又總結出節欲三論:辨證地提出性生活的適度、節制,于人體有著重要的養生意義。
氣功養生方面,金元時期出現了以王重陽為始祖的道教北宗煉養派。他們主張性命雙修,先性后命,這一道派,又稱全真道或全真教,王重陽把斷絕“酒色財氣,攀緣愛念,憂愁思慮”作為修道的根本法則,這種“清修”思想,對后世道教養生者有一定影響。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