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醫學的發展
中醫歷史:春秋戰國時期醫學的發展
春秋戰國不僅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社會思想和科學技術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醫學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
一、職業醫生和醫學專著的出現
在春秋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專職的醫生隊伍。醫緩、醫和、扁鵲及其弟子子陽、子豹等都是當時著名的職業醫生,公元前6~5世紀的秦國還有了專門的宮廷醫療機構,并設有“太醫令”這一官職。同時,專門醫學著作也陸續問世,如長桑君授與扁鵲的《禁方書》,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脈灸經》和《陰陽十一脈灸經》也多成于春秋戰國之際。戰國時,醫書的數量已十分可觀,傳世的《黃帝內經》,所引用的《上經》、《下經》、《金匱》、《揆度》等十多種古醫書無疑都要早于《內經》。
二、哲學向醫學的滲透
春秋戰國時期哲學的發展不僅有力地促進了醫巫的分化,而且在滲透到醫學之中,促進了醫學理論的形成。所有名家的哲學思想幾乎無不涉及生理、病理、養生、治療等,形成各自的哲理性醫學理論觀點;醫學著作也吸收和應用哲學概念和思想從而逐步建立醫學理論基礎,如元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天人相應論等思想,因而使中醫理論一開始就具有濃郁的哲學思想氣息。
三、醫學基礎理論體系的奠定
隨著巫、醫的分流和醫學研究的開展,春秋戰國時期醫學理論逐漸形成。如春秋時醫和的陰、陽、風、雨、晦、明“六氣”致病說,扁鵲言論涉及的“五臟”、“腸胃”、“血脈”、“血氣”、陰陽等生理概念,《內經》確立了以臟腑經絡氣血為核心的醫學理論體系,為后世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臨床經驗的積累和分科趨勢
經驗療法可以上溯到巫醫混雜的時代乃至人類形成之初。到春秋戰國時期,醫療經驗已積累到相當程度,從《五十二病方》所載藥物療法可以看出當時已普遍使用復方,其醫療技術與方法已有藥敷、藥浴、煙熏、蒸氣熏、熨法、砭法、灸法、按摩、角法、外科手術等;書中所載用狗膀胱套竹管插入肛門吹脹以引出痔核加以割除的內痔割除法十分巧妙!稘h書·藝文志》方技類所載“經方”,屬內科的著作有《五臟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等共七種207卷;外傷科有《金瘡瘛疭方》30 卷;婦兒科有《婦人嬰兒方》19卷。這些專著文獻的出現表明臨證醫學內科、外科和婦(產)兒科之分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