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治皮膚病中醫驗方第 2 頁
臨床表現:軀干四肢起散在紅色皮損,有少許黏液滲出,邊緣不清,灼熱癢劇,反復而發,病程較長。伴口渴咽干,五心煩熱,午后尤重,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等。
處方:地骨皮30克,生地15克,知母10克,石斛9克,胡黃連9克,白鮮皮9克,地膚子9克,水煎服,日1劑。
過敏性皮炎
臨床表現:春夏季節,女性多發,表現為顏面潮紅,灼熱癢劇,得涼則舒,或有干燥不適感。
處方:地骨皮40克,白鮮皮20克,水煎約500毫升待涼,紗布蘸藥液濕敷患處,日數次。
會陰腫癢
臨床表現:會陰部紅腫瘙癢,排除糖尿病、霉菌、滴蟲性陰道炎等。
處方:地骨皮60克,蛇床子30克,水煎適量待溫熏洗坐浴,每次20分鐘,日2次。
結節性紅斑
臨床表現:雙下肢發生數個約櫻桃大紅色皮下結節,疼痛,觸之灼熱。
處方:地骨皮60克,赤芍30克,水煎適量待涼,紗布蘸藥液洗患處,日數次,日1劑。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