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龜頭炎中醫驗方
包皮龜頭炎中醫驗方
包皮龜頭炎是指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的炎癥。正常包皮腔內分泌的一種類脂物質,在包皮過長或包莖時,此類物質可積聚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陰莖頭引起包皮龜頭炎。包皮龜頭炎又分為包皮炎和龜頭炎,由于常常同時出現故稱為陰莖包皮龜頭炎。這種炎癥可以是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臨床上以感染性的包皮龜頭炎較多見。感染性的常由于不潔性交,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滴蟲、衣原體、支原體、淋病雙球菌或其他細菌引起;非感染因素多是由于包皮過長,清潔不夠,包皮和龜頭之間的不潔之物,即包皮垢,便會堆積起來,刺激局部的包皮和粘膜發生炎癥。
下面介紹幾則治療包皮龜頭炎中醫驗方,供參考:
1.金銀花、連翹各20克,黃連15克,黃芩15克,黃柏15克,百部20克,苦參20克,土茯苓20克,生甘草20克。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2.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20克,赤芍30克,龍膽草10克,炮山甲6克,川芎12克,全蝎2克,蜈蚣1克。將上藥用75%酒精浸泡7天,用棉簽蘸取該液擦患處。每天3~5次,連用1周。
3.野菊花30克,荊芥、防風、艾葉、川椒、明礬各10克。水煎外洗。每天分早晚2次,每次20~30分鐘,連用7天。
包皮龜頭炎患者應該經常清洗包皮和陰莖頭,保持包皮腔內清潔和干燥,起到預防包皮龜頭炎的作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