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辯證治療肌無力
肌無力是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所致之慢性疾病。臨床特征為受累的骨路肌肉極易疲勞,經休息和使用抗膽堿酯酶藥物治療后部分恢復。本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任何年齡均可罹病,但以10~35歲最多見,亦有中年以上發病者。
臨床表現為全身骨骼肌肉均可受累,但以眼外肌受累最為常見。具體表現為眼瞼下垂、復視等,或全身肌肉同時受累,疲勞后加重,休息后部分恢復,朝輕夕重。受累肌群的范圍和程度變異很大。
如果肌無力累及延髓肌、呼吸肌而使機體不能維持正常通氣功能,進入危險狀態,稱為肌無力危象,這時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盡早作氣管切開或鼻腔插管,放置鼻飼導管和輔助呼吸,另外應預防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
本病在中醫學中屬于“痿證”的范疇。
中醫辯證治療肌無力
1、肺熱傷津:肺主皮毛、宣發、升降。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熱葉焦、津液不足、氣血運行失常、四肢五體失養而成為痿。
病狀主要表現為四肢痿弱無力,肌肉萎縮,肢體變形,皮膚枯燥或伴有發熱,嗆咳無痰,小便短赤、熱痛。
治療原則:清肺潤燥、益氣養陰。
2、濕熱浸淫:濕熱之邪損傷胍脾胃,運化不能,濕從內生、浸入筋脈,路道不利,影響氣血運行和榮養,致筋脈肌肉馳縱不收而成為痿。
病狀表現為四肢感覺異常,手足痿軟無力,手足下垂,不堪任用。肢體麻木,小便赤熱澀痛。
治療原則:清熱利濕、燥溫化痰。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