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摻偽的魚鰾
中醫教你識別摻偽的魚鰾
魚鰾又稱魚脬,俗名魚肚、花膠,海貨店和中藥店均有出售,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小黃魚或蝗魚等的魚鰾。《本草綱目》曰:“鰾,即魚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鰾。”主要產于我國沿海及南洋群島等地,取得魚鰾后,剖開,除去血管及黏膜,洗凈壓扁曬干即可食用或入藥,素有“海洋人參”之稱,以廣東所產的“廣肚”質量最好。據分析,魚鰾主要成分為高級膠原蛋白,并富含碘酸、不飽和脂肪酸、黏多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鈣、鋅、鐵、硒等多種微量元素。
中醫認為,魚鰾味甘性平,具有補腎益精、滋養筋脈、止血、散瘀、消腫的功效。《本草新編》載:“魚鰾膠稠,入腎補精,……”《本草求原》亦載其“養筋脈,定手戰,固精。”是亦食亦藥的高級滋補品。市場上有些商家為牟取不當利潤,在真品魚鰾上做手腳,摻入食鹽或爆米花以增重,使用時注意識別,下面中醫教你如何識別摻偽的魚鰾。
真品魚鰾
干品多壓制成長圓形的薄片,淡黃色,角質狀,略有光澤。黃魚的鰾較小,鱘魚及鰉魚的鰾大,并附有垂帶2條;質堅韌,不易撕裂,裂斷處呈纖維性;入水易膨脹,煮沸則幾乎全溶,濃厚的溶液冷卻后凝成凍膠,黏性很強;聞之氣微腥,口嘗味淡。
摻偽的魚鰾
摻鹽的魚鰾表面有可見的白色晶體,質重,受潮后質地更顯濕重,入水后的浸出液含有較濃的鈉鹽,口嘗味較咸;摻爆米花的魚鰾色澤不一致,聞之無腥氣,口嘗味淡;其水浸出液加碘后呈淀粉反應,液體為深藍色。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用魚鰾配合中藥可治療消化性潰瘍、肺結核、風濕性心臟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脈管炎等疾病;能增強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厭食、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疾病。此外,魚鰾還能加強腦與神經及內分泌功能,增強肌肉的韌性和彈力,促進生長發育,消除疲勞,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治智力減退、小兒發育不良、產婦乳汁分泌不足、老年健忘失眠等癥。魚鰾還是美容佳品,能改善松弛,收緊皮膚,減少深皺紋、平復細紋,使皮膚恢復彈性;令皮膚膚色白皙、色斑淡出;能使松弛的組織緊實、承托起下垂的乳房,使乳房挺拔、豐滿、富有彈性,而摻偽的魚鰾對上述功效大打折扣,影響療效,故購買和使用時要仔細鑒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