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真假牡蠣
中醫教你識別真假牡蠣
牡蠣又稱蠣蛤、蠣房,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或大連灣牡蠣等的貝殼,全年均可采集。采到后取出內肉,留殼,洗凈曬干即可藥用。其性涼,味咸澀,入肝、腎經,具有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的功效,用于治療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疬、癭瘤等癥,是常用的一味中藥,市場上有以同科動物褶牡蠣冒充藥用牡蠣,使用時注意鑒別,下面中醫教你如何識別真假牡蠣。
真品牡蠣
1.近江牡蠣:貝殼2片,堅厚,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左殼(即下殼)附著于巖石,個兒較大而厚,右殼(即上殼)略扁平,比下殼小,表面環生極薄而平直的黃褐色或紫褐色鱗片,生長多年的鱗片層層相迭,堅厚如石,常有海螺、苔蘚等附著;殼面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內面白色,邊緣為灰紫色;韌帶紫黑色,閉殼肌痕甚大,淡黃色,大多為卵圓形或腎臟形,位于中部背側;足退化,無足絲。
2.長牡蠣:貝殼較大,呈長條形,堅厚,背腹幾乎平行,一般殼長比殼高大3倍;鱗片環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層次甚少;殼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瓷白色;閉殼肌痕馬蹄形,棕黃色,位于殼的后部背側,左殼凹下,鱗片較右殼粗大。
3.大連灣牡蠣:貝殼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長,殼頂至后部漸擴張近似三角形;左殼附著,右殼殼表鱗片起伏成水波狀,不如近江牡蠣平伏,放射肋不明顯;殼面淡黃色,殼內面白色;閉殼肌痕白色或紫色,位于背后方。這幾種牡蠣的外殼質地堅硬,不易破碎,斷面為白色,層狀;聞之氣無,口嘗味微咸。
偽品褶牡蠣
外殼較小,一般殼長3~6厘米。體形多變化,呈不規則的長卵圓形或類三角形等,殼薄而脆。右殼平如蓋,殼面有數層同心環狀的鱗片,無放射肋;右殼甚凹,成帽狀,具有粗壯的放射肋,鱗片層數較少;殼面多為淡黃色,雜有紫褐色或黑色條紋,殼內面白色,微具光澤;聞之氣微,口嘗味淡微咸。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牡蠣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磷酸鈣及硫酸鈣,為制酸劑,有和胃鎮痛作用,用以治胃酸過多、身體虛弱、盜汗等癥。而偽品褶牡蠣雖與真品牡蠣為同科動物,但不具備真品的各項功效,故不可入藥代替真品牡蠣使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