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真假茯苓
中醫教你識別真假茯苓
茯苓又稱云苓、松苓、茯靈,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每年7月至次年3月采收,洗凈泥土后堆放,令其“發汗”,析出水分,如此反復三、四次,至表面皺縮,再晾至全干,即為“茯苓個”,去皮切片或塊,即可入藥。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等,癥,是非常常用的一味中藥。市場上有用面粉加少量茯苓粉或石灰加工切制而成的偽制品,使用時注意鑒別,下面中醫教你如何識別真假茯苓。
真品茯苓
茯苓個呈球形、扁圓形或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重量由數兩至十斤以上。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明顯隆起的皺紋,常附有泥土;體重,質堅硬,不易破開,斷面不平坦,呈顆粒狀或粉狀,外層為淡棕色或淡紅色,內層全部為白色,少數有為淡棕色,質地細膩,并可見裂隙或棕色松根與白色絨狀塊片嵌鑲在中間。經加工的白茯苓片或塊,表面白色或類白色,有時邊緣呈黃棕色,質硬而脆,斷面粗糙,粉性強;聞之氣微,口嘗味淡,嚼之粘牙;滴加稀碘液無明顯顏色變化。
偽品茯苓
多為加工偽造,外形上和真品十分相似,有的用面粉加少量茯苓粉和勻晾干,切成方形茯苓丁,仔細觀察,可見表面色澤略有不均勻,因含有淀粉,偶見霉斑,聞之氣微,入口嘗略有甜味,無粘牙感;取少許粉末滴加稀碘液變淡藍色。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松弛腸管、預防潰瘍;所含的茯苓次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煎劑還有鎮靜作用,而偽品茯苓不具備真品的各項功效,更有甚者用面粉加石灰粉偽造,服用這樣的假茯苓,不僅不能治病,甚至會造成不良反應,對身體造成傷害,故使用時要仔細辨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