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又名:蚔母、連母、野蓼、地參、水參、水浚、貨母、蝭母(《本經》),芪母(《廣雅》),提母(《范子計然》),女雷、女理、兒草、鹿列、韭逢、兒踵草、東根、水須、苦心(《別錄》),昌支((唐本草》),穿地龍(《山東中藥》),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藥性苦、甘,寒。歸肺、胃、腎經。
知母的功效:清熱瀉火,生津潤燥。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①《本經》: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②《別錄》: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
③陶弘景:甚療熱結,亦主瘧熱煩。
④《藥性論》:主治心煩躁悶,骨熱勞往來,生產后蓐勞,腎氣勞,憎寒虛損,患人虛而口干,加而用之。
⑤《日華子本草》:通小腸,消痰止嗽,潤心肺,補虛乏,安心止驚悸。
⑥張元素: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瀉膀胱腎經火,熱厥頭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
⑦王好古:瀉肺火,滋腎水,治命門相火有余。
⑧《綱目》:安胎,止子煩,辟射工溪毒。
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盜汗,遺精,痹痿,瘈疭。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