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的功效與作用
桑螵蛸的功效與作用
桑螵蛸為螳螂科昆蟲大刀螂、南方刀螂、廣腹螳螂的卵鞘,又名蜱蛸(《爾雅》),桑蛸(《吳普本草》),冒焦、螵蛸(《廣雅》),致神、螳螂子(《別錄》),桑上螳螂窠(《傷寒總病論》),賴尿郎(《本草便讀》),刀螂子(《河北藥材》),螳螂蛋、尿唧唧(《山東中藥》),流尿狗(《中藥志》),猴兒包(《四川中藥志》),螳螂殼(《江蘇藥材志》)。古時稱螳螂卵為螵蛸,產于桑樹上者則稱為桑螵蛸。現代臨床上應用的桑螵蛸并非完全采于桑樹之上,其原動物也并非一種。桑螵蛸有固精縮尿,補腎助陽的功效。味咸,平。入肝、腎經、膀胱經。
桑螵蛸功效與作用:益腎固精,縮尿,止濁。用于腎虛遺精,早泄,陽痿,白濁,帶下。治腎氣虛弱,精關不固,遺精滑泄者,配龍骨、五味子,以補腎固精;腎陽不足,下元虛冷,陽痿早泄,四肢酸痛者,配仙靈脾、巴戟天、菟絲子、山黃肉,或與五味子、補骨脂、附子相伍,以溫腎助陽,如《楊氏家藏方》桑螵蛸丸。若腎虛白濁,帶下清稀,腰痛如折,配芡實、金櫻子、補骨脂、胡桃肉,或與朱氏萆解分清飲合用,以益腎止帶。用于腎虛遺尿,尿頻,小便失禁。小兒腎氣未充,膀胱失固,夜多遺尿,可單用桑嫖蛸炙黃研末服,或配益智仁、煅龍骨煎服;老人腎陽虛弱,尿頻或失禁,配韭子、補骨脂、熟地黃等,以溫腎縮尿;中氣不足加以黃芪、升麻;膀胱應冷,可與縮泉丸同用;若心腎不足,神思恍惚,前事易忘,尿頻遺尿,可與養心安神之人參、菖蒲、遠志、龍骨、龜板等藥配伍,如《本草衍義》桑螵蛸散。
①《本經》:"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②《別錄》:"療男子虛損,五藏氣微,夢寐失精,遺溺。"
③《藥性論》:"主男子腎衰漏精,精自出,患虛冷者能止之。止小便利,火炮令熱,空心食之。虛而小便利,加而用之。"
④《本草衍義》:"治小便白濁。"
⑤《玉楸藥解》:"治帶濁淋漓,耳痛,喉痹,瘕疝,骨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