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第 2 頁
側柏葉的作用:側柏葉煎劑能明顯縮短出血時間及凝血時間,其止血有效成分為槲皮素和鞣質。此外,尚有鎮咳、祛痰、平喘、鎮靜等作用。體外實驗表明,該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白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側柏葉的臨床應用:
1.《本草衍義補遺》:柏葉,補陰之要藥,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2.《本草經疏》:側柏葉,味苦而微溫,義應并于微寒,故得主諸血崩中赤白。若夫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則略同于柏實之性矣。惟生肌去濕痹,乃其獨擅之長也。
3.《本草匯言》:側柏葉,止流血,去風濕之藥也。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熱流溢于經絡者,搗汁服之立止;凡歷節風痱周身走注,痛極不能轉動者,煮汁飲之即定。惟熱傷血分與風濕傷筋脈者,兩病專司其用。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熱極妄行者可用,如陰虛肺燥,因咳動血者勿用也。如痹病系風濕閉滯者可用,如肝腎兩虧,血枯髓敗者匆用也。
4.《藥品化義》:側柏葉,味苦滋陰,帶澀斂血,專清上部逆血。又得陰氣最厚,如遺精、白濁、尿營澀痛屬陰脫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5.《本經逢原》:柏葉,性寒而燥,大能伐胃,雖有止衄之功,而無陽生之力,故亡血虛家不宜擅服。然配合之力,功過懸殊,如《金匱》柏葉湯,同姜、艾止吐血不止,當無此慮矣。若《濟急方》同黃連治小便血;《圣濟總錄》同芍藥治月水不斷,縱借酒之辛溫,以行苦寒之勢,但酒力易過,苦寒長留,每致減食作瀉,瘀積不散,是豈柏葉之過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