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真假浮萍
中醫教你識別真假浮萍
浮萍又名浮萍草、水蘇,為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每年6~9月間從池沼、湖泊中撈取,曬干即可入藥。《本草綱目》載:“紫背浮萍,七月采之,揀凈,以竹篩攤曬,下置水一盆映之,即易干。”
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祛風、行水、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療時行熱病、斑疹不透、風熱隱疹、皮膚瘙癢、水腫癃閉、瘡癬、丹毒、燙傷等癥。其性輕浮,發汗作用尤甚麻黃,為發汗、祛濕之藥。市場上有以天南星科植物大薸的全草冒充浮萍,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浮萍
葉狀莖扁平,倒卵形或橢圓形,直徑3~6毫米,長6~9毫米,先端圓,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紫紅色,常3~4片相連,自中央下垂10余條纖維狀須根,中心有顯明的維管束一條,束端有根帽。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一種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萍,入藥為良。”質輕,易碎;聞之氣微,口嘗味淡。
偽品大薸葉
簇生,葉片倒卵扇形,先端截形或圓,基部漸狹窄,被棕色黑色長毛,葉片兩面均為灰綠色或黃綠色,有5~7條脈,于下表面較凸出,根細長;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咸。
偽品大薸既不與浮萍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浮萍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浮萍藥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