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如何識別真假番瀉葉
中醫教你如何識別真假番瀉葉
番瀉葉又名旃那葉、泡竹葉,為豆科植物狹葉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小葉,原產國外,現我國廣東、海南、云南等地亦有引種栽培。其性寒,味甘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導滯的功效,用于治療熱結便秘、積滯腹脹等癥。近幾年在進口的番瀉葉中常夾雜有多種番瀉屬(即山扁豆屬)植物的葉子,其中大多摻有偽品耳葉番瀉葉,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番瀉葉
從外觀看,小葉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葉柄長2毫米,葉片呈長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4.5厘米,寬4~15毫米,全緣,先端尖而有銳刺,基部略不對稱,葉面黃綠色,葉背淺黃綠色,稍有毛茸,葉背葉脈凸出;革質,略具韌性,有因打包加壓而中脈留下橫斜壓紋;聞之氣微而特異,口嘗味微苦,稍有黏性。
偽品耳葉番瀉葉
外觀呈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圓或微凹,或具有刺突,基部對稱或不對稱,表面黃灰綠色至紅棕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有較多的毛茸,主脈突出,其基部及小葉柄處毛茸多而密;口嘗味亦苦,但聞之氣微,無真品的特異味道。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偽品耳葉番瀉葉其蒽醌衍生物含量極微,不具有真品番瀉葉的瀉熱導滯作用,故不可代替真品番瀉葉藥用。此偽品在進口番瀉葉中有時摻入較多,最高達60%,摻雜的越多,商品的質量越劣,服用后大大影響療效,故應細辨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