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真假紫荊皮
中醫教你識別真假紫荊皮
紫荊皮又名肉紅、內消,為豆科植物紫荊的樹皮,生于山野或栽培于庭院,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每年7~8月采收樹皮,刷去泥沙,曬干即可入藥。其性平,味苦,入肝、脾二經,具有活血通經、消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濕痹、婦女經閉、血氣疼痛、喉痹、淋疾、癰腫、癬疥、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癥。市場上有用大戟科植物余甘子干燥的樹皮冒充紫荊皮,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紫荊皮
外觀呈長筒狀或槽狀塊片,均向內卷曲,外表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皺紋,栓皮疏松或呈軟木狀,栓皮脫落處顯棕褐色或棕紫色的內皮層,有細縱紋理,可見數個圓形或橢圓形縱向皮孔,散在或密集成群,有的可見縱向的細纖維呈毛狀;質地堅實,不易折斷,斷面灰紅色,纖維性強,對光照視,可見細小的亮星;聞之無任何氣味,口嘗味苦澀,有清涼感。《本草綱目》載:紫荊皮以“皮厚而色紫味苦如膽者為佳。”
偽品余甘子皮
外觀雖亦呈筒狀或槽狀,但外表灰褐色或生有白斑,栓皮不易脫落,去掉栓皮可見紫棕色皮層,內表皮光滑;亦質堅實,難折斷,但斷面略呈顆粒狀;聞之亦氣微,口嘗味微苦澀,無清涼感。
《本草述》中記載:“諸味之活血者多屬辛溫,以血得溫則行也。其解毒者多屬苦寒,以毒為辛熱之所結也。茲味(紫荊皮)能活血而解毒,……此味活血解毒,功能并奏,則血瘀而有熱者,豈非適宜之善物乎。”現代藥理研究還表明,紫荊皮對京科68-1病毒有抑制作用;對孤兒病毒能延緩細胞病變,并可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長,而偽品余甘子皮與紫荊皮既不屬同科植物,又不具備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紫荊皮使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