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良反應不容否認
中藥不良反應不容否認
藥品具有兩面性,中藥也不例外,既有促進健康的正面效應——療效,也有妨害健康的負面效應——藥品不良反應。曾經大肆宣揚的“中藥是純天然藥物沒有毒副反應”的炒作是出于商業目的,誤導廣大患者,如今這股歪風雖已剎住,但“中藥沒有不良反應”的觀點在不少人的認識里依然存在,應當糾正。中藥理論認為,就性質和作用而言,無藥不偏,無藥不毒,偏性可以糾正人體生理失常之偏,即治療作用;偏性若導致偏勝,也可以損害人體生理,便有失常之偏,即不良反應,這充分說明藥品作用的兩面性。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中藥有毒。“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幾乎遍及民間。《神農本草》收載有365種中藥材,其藥物分類法就是按藥物有無毒性、防治疾病的主要功能和可否多服久服來區分的,根據藥性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為君,能補養,無毒,可多服久服;中品120種,為臣,能治病補虛,無毒或有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種,為佐使,專治主病,能除寒熱邪氣破積聚,多毒,不可久服。這說明了先人已對藥物治療效果和毒副作用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在藥物方劑的配伍方面,提出了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反等原則,總結出了十八反、十九畏歌,對提高藥效和減少毒副作用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了理論依據。
中藥,即使是單味藥,由于所含成分很復雜,其功能與主治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僅限于一種。中藥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諸多功能與主治中的一種或一小部分,其他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屬于“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其偏性必然帶來不良影響。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的含義,這些“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就是不折不扣的中藥不良反應。以麻黃為例,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認為,麻黃具有發汗、解熱、平喘、鎮咳與祛痰、利尿、抗腎功能衰竭等作用,根據《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的規定,麻黃的功能與主治為“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沒有提到注意事項和禁忌范圍,由于麻黃可作用于心血管,使心臟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麻黃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麻黃堿,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其較大治療量能興奮大腦皮層和皮層下中樞,引起失眠、神經過敏、不安和震顫等癥狀。因此,即使合格的麻黃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也可能出現上述某種或某幾種不良反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