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中藥馬兜鈴的真假
中醫教你識別中藥馬兜鈴的真假
中藥馬兜鈴又名馬兜零、蛇參果,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的干燥成熟果實,始載于《開寶本草》。北宋藥物學家蘇頌認為馬兜鈴:“春生苗,作蔓繞樹而生。葉如山蕷葉,而厚大背白。六月開黃紫花,頗類枸杞花。七月結實如棗大,狀似鈴,作四五瓣……七八月采實(連柄摘下),暴干!逼湫院犊啵卸,具有清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喘、咯血、失音、痔漏腫痛等癥。其主要成分為馬兜鈴酸,長期或超劑量服用會導致腎中毒,屬于慎用中藥。市場上有用百合科植物通江百合的成熟果實冒充馬兜鈴使用,要注意區別。
真品馬兜鈴 外觀呈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5厘米,直徑2~3厘米。外皮灰綠色或灰黃色,有12條凸起的波狀縱棱,其間夾有6條順紋及橫向的細脈紋,一端較平,有小臍,一端有細長果柄;果皮輕而脆,易自基部沿腹部開裂成6瓣,橫切開內有6排平疊的種子,為扁平三角形或扇形,邊緣有翅,淡棕色,種仁乳白色,心形,有油性;聞之有股特異氣味,口嘗味微苦。理化測試:將1克測試樣品粉末加5毫升乙醇,浸泡2小時后濾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真品顯黃綠色熒光。
偽品通江百合的果實 外觀呈倒卵圓形或略呈六角圓柱形,長6~9厘米,成狹長果,有6條縱棱線,其中3條明顯,頂端有略突起的花柱殘基,果柄短粗,易自果實頂端開裂成3瓣,剖開有3室,每室有種子2列,種子為鈍三角形,種翅黃白色,種仁平月形,聞之氣微,口嘗味淡。理化測試后顯紫色或藍紫色熒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煎劑有微弱的祛痰作用;水浸劑對常見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而偽品通江百合的成熟果實既不與馬兜鈴為同科植物,又不具有馬兜鈴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馬兜鈴入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