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煉四要四不要
冬季,氣候寒冷,萬物凋零,人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也不如天熱時旺盛,是多種疾病的高發期。因而抵御風寒,捍衛陽氣,是冬季養生保健之道。冬天戶外活動,可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加熱量產生,增強大腦皮質興奮和體溫調節,因而冬煉是抗寒護陽的重要方法。但冬煉不可不注意方法,尤其是老年人更是如此。筆者所住地有位趙先生,今年60多歲了,早晨5點多鐘出去鍛煉時,因方法不當突然發病,搶救無效死亡。對此,筆者采訪了幾位老中醫,專家提醒大家,老年人冬煉應注意做到四要四不要。
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環境。許多人認為,清晨空氣新鮮,最適宜鍛煉。其實并不盡然。空氣的潔凈度是隨季節變化的。冬春季節空氣潔凈程度在上午8點鐘以前和下午5點鐘以后最差。冬季鍛煉的最佳時間應是上午9至11點鐘左右。并且要選擇沒有霧的時候進行。因為霧中溶解了許多有毒物質,吸附著塵埃和病菌等,在霧中運動會大量吸入體內,引發疾病。早晨不宜在樹叢中鍛煉,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樹木本身的呼吸作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長期在樹林中鍛煉會出現頭昏、身體不適的感覺。老年人抵抗能力相對差一些,更應選擇合適時間和環境鍛煉。
二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冬煉要根據年齡、健康狀況、體質水平等不同情況,恰當地選擇冬煉方式和強度。老年人、體弱者要遵循順序漸進的原則,確定適宜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冬季人的血管收縮,肌肉粘滯性增加,彈性降低,易損傷,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動脈硬化,更不宜劇烈活動,應選擇中小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氣功、散步、徒手操等。不宜倒立、較長時間低頭、驟然前傾彎腰、仰臥起坐等活動。因為這些動作易造成顱腦血壓驟然升高,影響心腦功能,甚至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肌肉收縮力減退、骨質疏松等,不宜做翻筋頭、大劈叉、快速下蹲、快跑等。
氣喘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冬煉安排不當,可加重氣喘病的發作。病人要注意不能一下子跑到室外,以免吸入冷空氣刺激氣管痙攣,導致氣喘發作,應先在室內做準備活動,待身體發暖后再到室外。每次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半小時為宜。
三要注意保暖。人到老年,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末稍循環差,抗寒免疫能力遠不如年輕時強,若冒然到室外鍛煉,受冷空氣或風寒侵襲,使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受阻,抵抗力降低,致使粘膜發炎、流涕、咳嗽,誘發感冒、胃痛、心絞痛等疾病,因而冬煉不可忽視保暖。冬煉開始要多穿些衣服,戴帽子、手套等。經過10分鐘暖身活動后,待身體發熱時再逐漸減衣服。鍛煉結束后,應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穿上干凈衣服。
四要注意安全。安全是老年人冬煉中的頭等大事。要注意預防運動意外、運動創傷和疾病發作。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將肌肉和關節活動開,避免運動量過于集中在某一部位,一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鍛煉。老年人冬煉前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要有充分的認識,最好作一次全面身體檢查,是否患有心、肺、腦等器質性疾病。如果有,應按醫囑進行鍛煉,并隨身攜帶急救藥品,爭取結伴或集體冬煉。
老年人冬煉在盡量做到以上四點的情況下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一、不要起得太早。“聞雞起舞”對老年人并不可取。因為中老年人可出現心肌梗塞、缺血、心律紊亂等疾病,早晨為高發期,若在這時候鍛煉,會誘發意外情況發生,甚至引發突然死亡。前邊所說的趙先生就是因起得過早和運動不當引發心肌梗塞而猝死。
二、不要空腹鍛煉。運動需要能量。空腹運動,主要能量來源靠脂肪的分解,此時,人體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顯著增高。老年人由于心肌能力降低,過剩脂肪酸帶來的毒性往往使老年人產生心律失常,使肝臟合成的甘油三脂增高,會引起和加劇老年人的冠心病、動脈硬化癥。因而,早晨鍛煉應吃些食物和喝杯開水為好。
三、不要搞疲勞戰術。一些老同志上班時工作緊張,沒有時間鍛煉,一旦退休,馬上投入大量時間鍛煉,想一口吃個胖子,這種情況不可取。過量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運動平衡,造成一些生理功能失調。平時鍛煉少的人,心肺、關節等功能都必須有一個適應過程,急功近利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四、不要運動后“急剎車”。人在運動時,下肢肌肉血液供應量急劇增加,同時將大量血液自下肢沿靜脈流回心臟。如果運動后突然靜止不動,就會使下肢血液淤積,不能及時回流,心臟進血量不足,會引起頭暈、惡心、嘔吐,甚至休克,老年人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因此,運動后應繼續做些緩慢的放松活動。
一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環境。許多人認為,清晨空氣新鮮,最適宜鍛煉。其實并不盡然。空氣的潔凈度是隨季節變化的。冬春季節空氣潔凈程度在上午8點鐘以前和下午5點鐘以后最差。冬季鍛煉的最佳時間應是上午9至11點鐘左右。并且要選擇沒有霧的時候進行。因為霧中溶解了許多有毒物質,吸附著塵埃和病菌等,在霧中運動會大量吸入體內,引發疾病。早晨不宜在樹叢中鍛煉,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樹木本身的呼吸作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長期在樹林中鍛煉會出現頭昏、身體不適的感覺。老年人抵抗能力相對差一些,更應選擇合適時間和環境鍛煉。
二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冬煉要根據年齡、健康狀況、體質水平等不同情況,恰當地選擇冬煉方式和強度。老年人、體弱者要遵循順序漸進的原則,確定適宜的運動量和運動方式。冬季人的血管收縮,肌肉粘滯性增加,彈性降低,易損傷,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動脈硬化,更不宜劇烈活動,應選擇中小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氣功、散步、徒手操等。不宜倒立、較長時間低頭、驟然前傾彎腰、仰臥起坐等活動。因為這些動作易造成顱腦血壓驟然升高,影響心腦功能,甚至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肌肉收縮力減退、骨質疏松等,不宜做翻筋頭、大劈叉、快速下蹲、快跑等。
氣喘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冬煉安排不當,可加重氣喘病的發作。病人要注意不能一下子跑到室外,以免吸入冷空氣刺激氣管痙攣,導致氣喘發作,應先在室內做準備活動,待身體發暖后再到室外。每次鍛煉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半小時為宜。
三要注意保暖。人到老年,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末稍循環差,抗寒免疫能力遠不如年輕時強,若冒然到室外鍛煉,受冷空氣或風寒侵襲,使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受阻,抵抗力降低,致使粘膜發炎、流涕、咳嗽,誘發感冒、胃痛、心絞痛等疾病,因而冬煉不可忽視保暖。冬煉開始要多穿些衣服,戴帽子、手套等。經過10分鐘暖身活動后,待身體發熱時再逐漸減衣服。鍛煉結束后,應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穿上干凈衣服。
四要注意安全。安全是老年人冬煉中的頭等大事。要注意預防運動意外、運動創傷和疾病發作。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將肌肉和關節活動開,避免運動量過于集中在某一部位,一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鍛煉。老年人冬煉前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要有充分的認識,最好作一次全面身體檢查,是否患有心、肺、腦等器質性疾病。如果有,應按醫囑進行鍛煉,并隨身攜帶急救藥品,爭取結伴或集體冬煉。
老年人冬煉在盡量做到以上四點的情況下還需注意以下事項:
一、不要起得太早。“聞雞起舞”對老年人并不可取。因為中老年人可出現心肌梗塞、缺血、心律紊亂等疾病,早晨為高發期,若在這時候鍛煉,會誘發意外情況發生,甚至引發突然死亡。前邊所說的趙先生就是因起得過早和運動不當引發心肌梗塞而猝死。
二、不要空腹鍛煉。運動需要能量。空腹運動,主要能量來源靠脂肪的分解,此時,人體血液中游離脂肪酸濃度顯著增高。老年人由于心肌能力降低,過剩脂肪酸帶來的毒性往往使老年人產生心律失常,使肝臟合成的甘油三脂增高,會引起和加劇老年人的冠心病、動脈硬化癥。因而,早晨鍛煉應吃些食物和喝杯開水為好。
三、不要搞疲勞戰術。一些老同志上班時工作緊張,沒有時間鍛煉,一旦退休,馬上投入大量時間鍛煉,想一口吃個胖子,這種情況不可取。過量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運動平衡,造成一些生理功能失調。平時鍛煉少的人,心肺、關節等功能都必須有一個適應過程,急功近利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四、不要運動后“急剎車”。人在運動時,下肢肌肉血液供應量急劇增加,同時將大量血液自下肢沿靜脈流回心臟。如果運動后突然靜止不動,就會使下肢血液淤積,不能及時回流,心臟進血量不足,會引起頭暈、惡心、嘔吐,甚至休克,老年人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因此,運動后應繼續做些緩慢的放松活動。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