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

中藥詳解:牛至
種 名: 牛至
學 名: Origanum vulgare‘Rogeukuppel’
別名: 滇香蕾
科: 唇形科 屬:牛至屬
形態特征
常綠宿根草本,生長茂盛,生長高度25厘米。秋冬葉轉為暗紅色。
生長習性
喜光,耐瘠薄,宜植于排水良好處。喜堿性土,是良好的地被植物。
產地分布
原產于非洲北部和亞洲地區,牛至的分布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歐洲、非洲北部和亞洲都可生產一定量的牛至。在我國,牛至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至長江以南各地。
藥用價值
牛至全草含揮發油,主要有對一聚傘花素、香荊芥酚、麝香草酚、香葉乙酸酯等可利尿、促進食欲、改善消化、去痰、抗菌的作用,每1毫克中含抗衰老素超氧化物岐化酶187.80微克,是蔬菜中含量最高者, 其抗氧化功能非常強,以其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效力而言,必蘋果高出42倍,比馬鈴薯高出30倍,比橘子高出12倍。牛至味辛,性微溫,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腫之作用。
牛至全草可提取芳香油,也可以用作香蕾入藥,還能作為資源植物使用。早在東漢時期,人們已把牛至作為-種中草藥使用,它可用于治療因暑濕所引起的發熱、頭痛、身困倦、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也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沙門氏菌感染等疾病。
美國農業部的“植物化學和植物物種學”的背景資料表明,牛至含有30多種抗菌化合物,因而牛至可能是一種潛在的非藥物生長促進劑。隨著人們對人類健康的關注,抗生素添加劑可能使人病原菌產生耐藥性這一缺點使人們對抗生素的使用日益減少,采用現代高科技生產“全天然”飼料添加劑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研究的熱點,因而更深地了解牛至可為其作為新型非藥物生長促進劑提供參考。
使用小常識:
1. 花可用于治療感冒,頭痛,腸胃痛,神經性疾病,緩和疲勞
2. 葉部浸出液用于洗發膏,入浴劑
3. 取牛至3-9克,水煎服或泡茶飲,可治感冒。
4. 鮮牛至250克煎水沐浴,治皮膚濕熱搔癢。
5. 牛至10克+紫蘇7克+枇杷葉7克+燈心菜3克煎服,一日3次依次2杯,治療傷風發熱、鼻寒、咳嗽或嘔吐等。
6. 牛汁煎湯,對風濕性關節炎有效,也可做齒齦疾病患者的含漱劑。
7. 取鮮葉或干粉烤制香腸、家禽、牛羊肉,風味尤佳。
8. 取鮮葉做沙拉、做湯、做飯,能增加飯菜的香味,促進食欲。
【別名】土香薷[貴州]、白花茵陳[江西、云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滿坡香、滿山香[云南]、小甜草
【來源】為唇形科牛至屬牛至Origanum vulgare L.,以全草入藥。夏末秋初開花時采收,將全草齊根頭割起,或將全草連根拔起,抖凈泥沙,曬干后扎成小把。
【性味歸經】辛,溫。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消暑化濕。用于中暑,感冒,急性胃腸炎,腹痛。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