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

中醫詳解:美人蕉
學名:Canna × generalis (拉丁名 Canna spp)
又名紅艷蕉,俗名苞米花、曇花,多年生草本。地下具匍匐延伸的肉質粗壯根莖,呈不規則的塊狀。花有橘紅、粉紅、黃、大紅、白、紫及斑點復色等。由原產南美洲及亞熱帶同屬植物雜交育成。花期夏、秋季。
美人蕉喜涼爽稍干燥、向陽或略陰的環境,較耐寒,但不耐炎熱,露地栽培的最適溫度為13~17℃。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最佳,也適應于肥沃粘質土壤生長。江南可在防風處露地越冬。分株繁殖或播種繁殖。分株繁殖在4—5月間芽眼開始萌動時進行,將根莖每帶2—3個芽為一段切割分栽。播種繁殖,4—5月份將種子堅硬的種皮用利具割口,溫水浸種一晝夜后露地播種,播后2—3周出芽,長出2—3片葉時移栽一次,當年或翌年即可開花。是園林常見的灌叢邊緣、花徑、花鏡常用材料。盆栽宜選用矮性品種。盆土用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壤土,加少量河沙混合。春季晚霜后種植,每盆栽1~2株,栽后澆足水,并保持盆土濕潤,否則會導致葉邊焦枯,甚至開花稀少。植株長至3—4片葉后,每10天追施一次液肥.直至開花。花后及時剪掉殘花,促使其不斷萌發新的花枝。秋季霜凍前及時移至室內養護越冬。
栽培要決 1.分栽時必須帶芽分割根莖。
2.根莖宜干燥貯藏,受潮易腐爛。
3.花后隨時剪去花莖,減少養分消耗,促其連續開花。
“芭蕉葉葉揚遙空,月萼高攀映日紅。一似美人春睡起,絳唇翠袖舞東風”。這首詩把美人蕉的形態比喻的栩栩如生。正因此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的紅蕉被稱為美人蕉。
美人蕉為美人蕉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高可達1米。根莖橫臥而肥大。地上莖肉質,不分枝。葉互生,寬大,長橢圓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自莖頂抽出。6月~10月陸續開花。花大,有5枚瓣狀退化雄蕊,其中3枚較大,顏色有鮮紅、鮮紅鑲金邊、橙黃或有橘紅斑點,是主要觀賞部分。盛夏之時,開得頗為漂亮的草花要數美人蕉了,她亭亭玉立的,姿態極惹人喜愛,特別是她碧綠的葉片,紅紅的花朵,更是醉牽行人衣。
美人蕉蕉喜高溫炎熱,好陽光充足。在肥沃而富含有機質的深厚土壤中生長健壯。怕強風,不耐寒,一經霜打,地上莖葉均枯萎,留下地下莖塊。在長江以南可露地越冬。在長江以北應將地下莖掘起,在窖內越冬,翌年再種,貯存時忌水澇、忌潮濕,心防塊莖腐爛。用塊莖繁殖。
美人蕉除觀賞外,其根莖及花還可入藥,有清熱利濕、安神降壓的功效。美人蕉花9—15克,水煎服治外傷出血。美人蕉根15—30克,水煎服,可治黃膽型肝炎,服藥期間忌魚蝦、辛辣、葷菜、葷油等食物,一般一周左右可退黃。美人蕉根9—15克,糯米適量,燉雞服,可治血崩、白帶過多等癥。
【別名】鳳尾花、小芭蕉、五筋草、破血紅
【來源】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以根狀莖和花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甘、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安神降壓。用于黃疸型急性傳染性肝炎,神經功能癥,高血壓病,紅崩,白帶;外用治跌打損傷,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1~2兩,鮮根2~4兩。外用鮮根適量,搗爛敷患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