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鶴虱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07-4-14 20:28:06 

南鶴虱
Pructus Carotae
(英)Wild Carrot Fruit
別名 虱子草、野胡蘿卜子。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 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二年生草本,高15~120cm,全株有粗硬毛。基生葉長圓形,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線形至披針形,長2~14mm,寬0.4~2mm。復(fù)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10~60cm;總苞片多數(shù),羽狀分理解;傘幅多數(shù);小總苞片5~7,線形;花梗15~25;花白色,在小傘形花序中心的花呈紫色。雙懸果卵圓形,棱有狹翅,翅上密生短鉤刺。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野草叢中。主產(chǎn)江蘇、河南、湖北、浙江。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枝,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性狀 果實為雙懸果,橢圓形,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5mm;表面淡綠棕色或棕黃色,先端有花柱殘基,基部鈍圓;背面隆起,具4條突起的棱線,沿棱線密生1列黃白色的鉤刺,刺長約1.5mm,棱線間的凹下處散生短柔毛。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化學(xué)成分 含細辛醚、細辛醛、沒藥烯(disaabolene)、胡蘿卜醇、胡蘿卜烯醇、巴豆酸(tiglic acid)、牦牛兒醇(eraniol)等。
性味 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 殺蟲消積。用于蛔蟲、蟯蟲 、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英文名】 FRUCTUS CAROTAE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枝,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性狀】本品為雙懸果,呈橢圓形,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5mm。表面淡綠棕色或棕黃色,頂端有花柱殘基,基部鈍圓,背面隆起,具4 條窄翅狀次棱,翅上密生1 列黃白色鉤刺,刺長約1.5mm ,次棱間的凹下處有不明顯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平坦,有3 條脈紋,上具柔毛。種仁類白色,有油性。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鑒別】
(1)本品分果橫切面:外果皮細胞1列,主棱處有分化成單細胞的非腺毛,毛長86~390μm。中果皮有大型油管,在次棱基部各1 個,接合面2 個,扁長圓形,直徑50~120μm,內(nèi)含黃棕色油滴;主棱內(nèi)側(cè)有細小維管束。內(nèi)果皮為1 列扁平薄壁細胞。種皮細胞含紅棕色物質(zhì)。胚乳豐富,薄壁細胞多角形,壁稍厚,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中含有細小草酸鈣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南鶴虱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8: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再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平;有小毒。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用于蛔蟲、蟯蟲、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3~9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Pructus Carotae

(英)Wild Carrot Fruit
別名 虱子草、野胡蘿卜子。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 L.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 二年生草本,高15~120cm,全株有粗硬毛。基生葉長圓形,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線形至披針形,長2~14mm,寬0.4~2mm。復(fù)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10~60cm;總苞片多數(shù),羽狀分理解;傘幅多數(shù);小總苞片5~7,線形;花梗15~25;花白色,在小傘形花序中心的花呈紫色。雙懸果卵圓形,棱有狹翅,翅上密生短鉤刺。花期5~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野草叢中。主產(chǎn)江蘇、河南、湖北、浙江。
采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枝,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性狀 果實為雙懸果,橢圓形,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5mm;表面淡綠棕色或棕黃色,先端有花柱殘基,基部鈍圓;背面隆起,具4條突起的棱線,沿棱線密生1列黃白色的鉤刺,刺長約1.5mm,棱線間的凹下處散生短柔毛。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化學(xué)成分 含細辛醚、細辛醛、沒藥烯(disaabolene)、胡蘿卜醇、胡蘿卜烯醇、巴豆酸(tiglic acid)、牦牛兒醇(eraniol)等。
性味 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 殺蟲消積。用于蛔蟲、蟯蟲 、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英文名】 FRUCTUS CAROTAE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枝,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性狀】本品為雙懸果,呈橢圓形,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5mm。表面淡綠棕色或棕黃色,頂端有花柱殘基,基部鈍圓,背面隆起,具4 條窄翅狀次棱,翅上密生1 列黃白色鉤刺,刺長約1.5mm ,次棱間的凹下處有不明顯的主棱,其上散生短柔毛,接合面平坦,有3 條脈紋,上具柔毛。種仁類白色,有油性。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鑒別】
(1)本品分果橫切面:外果皮細胞1列,主棱處有分化成單細胞的非腺毛,毛長86~390μm。中果皮有大型油管,在次棱基部各1 個,接合面2 個,扁長圓形,直徑50~120μm,內(nèi)含黃棕色油滴;主棱內(nèi)側(cè)有細小維管束。內(nèi)果皮為1 列扁平薄壁細胞。種皮細胞含紅棕色物質(zhì)。胚乳豐富,薄壁細胞多角形,壁稍厚,含脂肪油及糊粉粒,糊粉粒中含有細小草酸鈣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南鶴虱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酸(8: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再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平;有小毒。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用于蛔蟲、蟯蟲、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3~9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zé)任編輯:5jw
- 相關(guān)文章
-
南鶴虱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政策法規(guī)
- 醫(yī)學(xué)考試
- 醫(yī)藥資訊
- 結(jié)石研究
- 課題研究
- 培訓(xùn)教學(xué)
- 科技成果
- 歷代名醫(yī)
- 耳穴知識
- 中醫(yī)典故
- 中醫(yī)詞典
- 中醫(yī)診斷
- 中醫(yī)經(jīng)絡(luò)
- 中醫(yī)腧穴
- 中醫(yī)名方
- 中醫(yī)臨床
- 中醫(yī)保健
- 中醫(yī)養(yǎng)生
- 孕育保健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老年保健
- 嬰兒保健
- 新婚保健
- 藥膳食療
- 祖?zhèn)髅胤?/a>
- 民間偏方
- 中藥詳解
- 護理技術(shù)
- 草藥圖譜
- 人體圖譜
- 不孕不育
- 燒傷燙傷
- 祛病靈符
- 療疾手印
- 性學(xué)文獻
- 學(xué)術(shù)爭鳴
- 中醫(yī)教育
- 中醫(yī)特色
- 中醫(yī)歷史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xué)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