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參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4-14 20:29:09 

南沙參 Radix Adenophorae
(英) Upright Ladybell Root
別名 三葉沙參、山沙參、龍須沙參。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杏葉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莖高50~100cm。莖生葉互生,狹卵形或矩圓狀狹卵形,長3~9cm,寬1.5~4cm,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花序狹長;萼鐘狀,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有毛;花冠紫藍色,寬鐘形,長約1.8cm,5 淺裂,裂片三角形,外面被毛,雄蕊5。花絲基部擴大,有密柔毛;子房下位,3室。蒴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小坡草叢、林緣或路邊。產于華東、中南及四川。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后趁鮮刮去粗皮,干燥。
性狀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稍彎曲,偶有分枝,長7~27cm,直徑0.8~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上部多有深陷橫紋,呈斷續的環狀,下部有縱溝或縱紋。頂端有1或2個根莖。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多裂隙。氣微,味微甘。
化學成分 含三萜皂甙、花椒毒素(xanthotoxin,ammoidin)即8一甲氧基補骨脂素。
性味 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粘、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附注 同屬植物輪葉沙參A.tetraphylla(Thunb)Fisch 等的根亦做南沙參入藥。
----------------------------------------------------------------------------
南沙參
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traphylla(Thunb.)Fisch.
去掉栓皮的根,又名白參。
沙參性味甘微苦涼,具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治肺熱燥咳、虛
咳久咳、陰傷咽于喉痛等。《本草綱目》載“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沙參每百克嫩葉含水分74 克,蛋白質0.8 克,脂肪1.6 克,碳水化合物
16 克,鈣585 毫克,磷180 毫克,胡蘿卜素5.87 毫克,尼克酸2.7 毫克,
維生素C104 毫克。
【英文名】 RADIX ADENOPHORAE
【別名】沙參、泡參、泡沙參
【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 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或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后趁鮮刮去粗皮,洗凈,干燥。
【制法】除去根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或圓柱形,略彎曲,長7~27cm ,直徑0.8~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凹陷處常有殘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橫紋,呈斷續的環狀,下部有縱紋及縱溝。頂端具1 或2 個根莖。體輕,質松泡,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多裂隙。無臭,味微甘。
【鑒別】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熱10分鐘,濾過。取濾液 2ml,加 5%a-萘酚乙醇溶液2~3滴,搖勻,沿管壁緩緩加入硫酸0.5ml,兩液接界處即顯紫紅色環。另取濾液2ml ,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置水浴中加熱5 分鐘,生成紅棕色沉淀。
【性味歸經】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用法用量】 9~15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備注】(1)同屬植物在不同地區作沙參入藥的尚有以下數種:闊葉沙參Adenophora pereskiaefoli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Fisch., ex Loud.;山沙參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長柱沙參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 Kitag.;柳葉沙參Adenophora coronopifolia Fisch.;線齒沙參Adenophora capillaris Hemsl.;西南沙參Adenophora buueyana Diels;百合葉沙參Adenophora lilifolioides Pax et Hoffm.;紫沙參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
【摘錄】《中國藥典》
(英) Upright Ladybell Root

別名 三葉沙參、山沙參、龍須沙參。
來源 為桔梗科植物杏葉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根。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莖高50~100cm。莖生葉互生,狹卵形或矩圓狀狹卵形,長3~9cm,寬1.5~4cm,邊緣有不整齊鋸齒。花序狹長;萼鐘狀,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有毛;花冠紫藍色,寬鐘形,長約1.8cm,5 淺裂,裂片三角形,外面被毛,雄蕊5。花絲基部擴大,有密柔毛;子房下位,3室。蒴果球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小坡草叢、林緣或路邊。產于華東、中南及四川。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后趁鮮刮去粗皮,干燥。
性狀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稍彎曲,偶有分枝,長7~27cm,直徑0.8~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上部多有深陷橫紋,呈斷續的環狀,下部有縱溝或縱紋。頂端有1或2個根莖。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多裂隙。氣微,味微甘。
化學成分 含三萜皂甙、花椒毒素(xanthotoxin,ammoidin)即8一甲氧基補骨脂素。
性味 性微寒,味甘。
功能主治 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粘、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附注 同屬植物輪葉沙參A.tetraphylla(Thunb)Fisch 等的根亦做南沙參入藥。
----------------------------------------------------------------------------
南沙參
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traphylla(Thunb.)Fisch.
去掉栓皮的根,又名白參。
沙參性味甘微苦涼,具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治肺熱燥咳、虛
咳久咳、陰傷咽于喉痛等。《本草綱目》載“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沙參每百克嫩葉含水分74 克,蛋白質0.8 克,脂肪1.6 克,碳水化合物
16 克,鈣585 毫克,磷180 毫克,胡蘿卜素5.87 毫克,尼克酸2.7 毫克,
維生素C104 毫克。
【英文名】 RADIX ADENOPHORAE
【別名】沙參、泡參、泡沙參
【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 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或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后趁鮮刮去粗皮,洗凈,干燥。
【制法】除去根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本品呈圓錐形或圓柱形,略彎曲,長7~27cm ,直徑0.8~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凹陷處常有殘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橫紋,呈斷續的環狀,下部有縱紋及縱溝。頂端具1 或2 個根莖。體輕,質松泡,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多裂隙。無臭,味微甘。
【鑒別】取本品粗粉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熱10分鐘,濾過。取濾液 2ml,加 5%a-萘酚乙醇溶液2~3滴,搖勻,沿管壁緩緩加入硫酸0.5ml,兩液接界處即顯紫紅色環。另取濾液2ml ,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置水浴中加熱5 分鐘,生成紅棕色沉淀。
【性味歸經】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用法用量】 9~15g。
【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備注】(1)同屬植物在不同地區作沙參入藥的尚有以下數種:闊葉沙參Adenophora pereskiaefoli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Fisch., ex Loud.;山沙參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長柱沙參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 Kitag.;柳葉沙參Adenophora coronopifolia Fisch.;線齒沙參Adenophora capillaris Hemsl.;西南沙參Adenophora buueyana Diels;百合葉沙參Adenophora lilifolioides Pax et Hoffm.;紫沙參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
【摘錄】《中國藥典》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相關文章
-
南北兩沙參 功效有異同
南沙參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