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代第一次醫史展覽會第 2 頁
上海《新聞報》記者孫籌成曾記述有各類參展物品情況:“圖書類內之史傳,如康熙三十七年王宏翰所著之《古今醫史》手抄本及陳邦賢所編之《中國醫學史》,均系稀世之珍;譯著,如明李時珍所著之《本草綱目》已譯成英文本”;“畫像類內之十大名醫像,一曰驚世神應王秦越人,二曰漢先醫壺公,三曰神效王扁鵲,四曰倉公淳于意,五曰秦先醫高緩,六曰抱樸子葛洪,七曰玄宴先生皇甫謐,八曰太醫令王叔和,九曰良醫華佗先圣,十曰醫圣張仲景,均五寸長,而道貌岸然,奕奕有神”;“物品類內,如神農、伏羲、黃帝三皇牙雕塑像,均甚精細,神農右手置于膝上,左手持草作嘗試狀;伏羲端坐凝視,雙手高捧八卦;黃帝右手持斧,左手置于胸際,咸裸體而于腹部披以樹葉,完全上古時代之裝束,身高四寸半,惟妙惟肖。另有鐵質藥王神位,古色斑斕,亦千年前之物,甚為寶貴”;“醫俗類內,有木雕藥師佛、痘疹神、眼光娘娘、呂純陽、華佗、藥藏、藥王、神農各一尊,并置于玻璃櫥內,宛似廟內之佛堂;又有藥王神、送子娘娘、天花神、痘疹司、催生娘娘等木版所印之神馬十余張,陳列一處,與舊俗年終家內敬神相仿”;“其他最為觀眾所注意者,尚有兩種物品”,一是“總理中山先生習醫時,所得香港西醫書院掌院與講考各員聯名合給之畢業證書”,二是“名醫葉天士先生之親筆處方”,“均配以鏡架,并懸壁上。其他名貴之件頗多,一言以蔽之,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參觀醫史國醫拾零》)。
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大會同時舉行了多種展覽,如“南京衛生署將其工作設為大規模之展覽,中央防疫處出品亦列其中”,“上海工部局衛生處及漢口藥用品制造廠,均有出品展覽”,但“就中最杰出者,當推王吉民醫師及醫史委員會諸委員籌備之中國醫史展覽”(《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大會紀略》)。中國醫史文獻展覽會引起了參觀者極大的興趣,在上海各界也產生了相當的轟動,上海《申報》《東南日報》等各大報章都予以報道并給以好評。
后續影響
在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王吉民作了《組織中華醫史博物館之建議》的專題講演,得到許多與會者的贊同與支持。在“中國醫史文獻展覽會”結束后,一部分展品的主人將展品捐獻,“即安置于本會會所內,為創辦醫學博物館之初點”(《總干事報告》)。“后得各方之捐贈、借用以及零星添購”,并“在中華醫學會圖書館傍,特辟一室陳列各物”,經一年多努力籌措,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醫學史專業博物館——中華醫學會醫史博物館(現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史博物館)在1938年7月,正式開放,任人觀覽。
1946年12月12日,醫史學會在中華醫學會大禮堂舉行了一場特別展覽會,“一則以慶祝抗戰勝利,河山收復;一則以介紹中國醫藥文化與西方同道。所陳列之書畫及藝術品,皆甚名貴。是日到會者約八十人,其中三十余為盟軍駐滬醫務人員,濟濟一堂,殊盛事也”(《十年來本會工作報告》)。
1947年12月20~21日,醫史學會與中華醫學會合辦醫史文物展覽會。“出品之富,規模之大,皆遠勝以前兩次”(《中華醫史學會第三屆大會紀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