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中醫藥文化科普新天地
中醫藥科普,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特色突出。中醫理論經典《黃帝內經》和中醫臨床經典《傷寒論》,雖然是學術專著,也有科普風格!饵S帝內經》開篇就講養生之道,而且特別采用便于普及的對話寫法!秱摗沸蜓愿轻槍r弊,大講養生。
中醫藥學來自民間,扎根群眾,而民間大眾又迫切需要中醫藥知識,所以自古名醫就十分重視中醫藥知識的普及,歷代均有代表性著作。如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孫用和的《傳家密寶》等。通過這些著作和醫者診病過程中的普及,使許多老百姓不僅知道怎樣養生防病,而且了解一些望聞問切的診病知識,懂得一些寒熱虛實的醫學道理,有的人還會使用一些單方和民間療法來治療小傷小病。但遺憾的是,因西學傳入,民國政府妄圖廢止中醫,所以中醫藥文化科普境遇不佳。盡管如此,當時一些中醫名家還是熱心于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如施今墨主辦的《文醫半月刊》,張壽甫主辦的《幸福周刊》,都有通俗易懂的中醫藥文化科普作品。
中醫藥文化科普歷史回顧
新中國成立后,中醫藥科普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至于中醫藥文化科普后繼乏人。但許多中醫藥專家一再呼吁大力推進中醫藥科普事業,著名中醫學家姜春華、著名中藥學家葉橘泉還帶頭撰寫中醫科普文章,并獲全國優秀科普創作獎。中醫專家柯雪帆創作的中醫科普文藝作品《醫林綴英》深受好評。我于1983年撰寫的大眾中醫藥科普作品《家庭中醫顧問》首發即達10萬余冊,并獲全國優秀科普創作獎。
1985年,我做為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提出成立“全國中醫藥科普分會”的建議。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萬友生教授寫出支持的信件,并作為全國科協第三次代表大會的正式提案。
1987年,全國中醫編輯學會成立后,成立了科普組。
1988年,首次全國中醫科普研討會在湖北省黃石市召開,中國中醫藥學會副秘書長肖德馨教授、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李今庸教授等53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我主持,李今庸致開幕詞。這次會議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性中醫科普工作研討會,為今后中醫科普工作的發展吹響了集結號,具有里程碑意義。
1994年,第四次全國中醫科普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與會專家70余名,來自全國17個省、市。在本次大會上中國中醫藥學會科普分會正式成立,中醫科普之舟在蓉城揚帆起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來賀電,張文康局長為大會題詞:“搞好中醫藥科普,弘揚中醫藥事業。”中國中醫藥學會會長崔月犁題詞:“交流中醫藥科普工作經驗,為人民健康作新貢獻。”著名中醫學家鄧鐵濤教授題詞疾呼:“中醫學呼喚科普!”我做為科普分會主任委員作了《加強兩翼,振興中華》的報告,強調中醫藥事業要騰飛,必須有堅強的兩翼:一翼是學術研究,一翼是學術普及。面對當前和今后發展中醫藥科普事業的需要,繁榮中醫藥科普創作的需要,建立中醫藥科普學術體系的需要,促進中醫藥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科技市場的需要,必須大力匯集人才,正式組建全國中醫藥科普學術研究組織。充分發揚奉獻、團結、奮進、實干的精神,努力建立中醫藥科普學術體系,盡快構架中醫藥科普網絡。切實做好兩個兩手抓:“一手抓科研,一手抓科普;一手抓學術,一手抓市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