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御醫的職責
中醫文化:歷史上御醫的職責
歷史上各朝各代御醫職責分工也各不相同,從最初的醫巫共侍皇上,到后來的太醫院,為皇宮貴族提供醫療服務的人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組織,跟我們今天的一個綜合醫院差不多。
御醫職掌主要八項:侍直、進御、扈從、奉差、儲藥、祭先醫、診視獄囚、施藥等。其侍直,各以專科,分班輪值,在宮中稱宮直,在外廷稱六直。宮直在御藥房及各宮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暢春園、圓明園)值班。扈從,皇帝出巡,御醫或奉旨點用,或按班輪值,都給夫馬、車輛裝載藥材,還給賬房需用等物。此外,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太醫奉旨前往。還給監獄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所以,御醫不一定都能給皇帝看病,給皇帝看病的不一定都是御醫。有時候皇帝還會請民間的醫生來宮內看病。
在御醫中還有不是太醫院的御醫。他們有的已經是朝中官員,有的是在民間行醫,由于他們出色的醫術被世人傳頌,皇室因此經常會請他們給自己治病,他們是皇帝欽點的御醫,通常這群“欽點御醫”治愈的都是疑難雜癥,治療的手段都非同一般,其中許多醫案都成了后人傳頌的佳話。
那么,御醫是如何治病的呢?
《明史·職官志》記載,給皇帝看病有“六要”:一要組成班子,院使、御醫和內臣三方共責,相互監督;二要會診,共同診斷;三要共同選藥,聯名封記藥劑。四要共同監視煎藥。五要共同嘗藥,就是每二劑合為一,煎熟,分作二器,一份御醫、內臣先嘗,一份進御。清朝比明朝嘗藥更為嚴格:一器由御醫、院判、內監依次嘗藥;另一器進御。六要脈案方劑存檔備查。這些措施大都是為了保證用藥安全,萬無一失,并防范御醫受人指使去謀殺皇帝。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