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中醫別稱
各具特色的中醫別稱:祖國醫學源遠流長,歷史悠久,中醫藥文化底蘊豐富,歷代名醫輩出,其別稱富含文化內涵,意趣盎然。同時由于官職、居地、醫術等的差異,所以留下來許多各具特色的中醫別稱,真可謂是中醫界的一大趣聞啊!
以官職稱名
創立中醫“診籍”(相當于現在的病歷)而名垂青史的淳于意,曾做過齊國主管都城糧倉的“太倉長”,故后人稱之為“倉公”。醫圣張仲景官居長沙太守,故醫史古籍中常尊稱為“張長沙”。唐代王冰畢生潛心研究《內經》,訂正、注釋《素問》24卷,對后世影響頗大,他曾任高官“太仆令”,因而后世稱他“王太仆”。宋代許叔微,多年研習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并加以闡釋,對祖國醫學很有貢獻。因他考中進士后做過翰林學士,故后人稱之為“許學士”。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