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 藥
蒙藥種類繁多,資源豐富,且以植物藥為主。據文獻記載,內蒙古分布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共計2351種,其中引種栽培的植物有184種,野生植物共2176種,分屬于133科720屬;野生藥用植物1122種,分屬117科1033種。此外藥用藻類1科2種,菌類24科68種,地衣5科7種,苔蘚11科12種。其中常用藥為104種,最常用藥78種,占全國最常用植物藥的36%。
蒙醫常用藥有450余種,蒙醫專用260余種,本區自產藥材占30%。以清熱藥、祛巴達干藥、抑赫依藥、祛黃水藥物為主。還有驅蟲藥、促使熱疾成型的藥物、殺粘藥、利尿逐水益腎藥、破痞去滯藥、止咳化痰藥、瀉下藥、止瀉藥、滋補強壯藥等17類。
蒙藥中有許多具開發利用價值的資源。如無患子科植物文冠果莖枝,是蒙醫專用藥。經過化學分析,鄧麗嘉予試其含有黃酮類、皂甙、揮發油、油脂、香豆素、甾醇及糖類,顧維彰等對不同產地的文冠木的成分對比分析,并從文冠木中得到兩種黃酮,即楊梅樹皮素與雙氫槲皮素。黃雅芳等從其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到5種化合物,即雙氫槲取素、雙氫楊梅樹皮素、表兒茶粉、表沒食子兒茶精和一種結構未知的化合物。毛莨科植物北草烏的干燥葉,顧維彰等從其中分離得烏頭堿、次烏頭堿、新烏頭堿、去氧烏頭堿及北草烏堿。漆樹科植物南酸棗的干燥成熟果實中,鄧麗嘉等從其中得到黃酮、有機酸、甾醇、揮發油、香豆素、糖和酚性成分。木犀科植物賀蘭山丁香的根中。周長風等經予試得到揮發油。油脂、甾體、萜體、酚性成分、蒽醌、香豆素、氨基酸、蛋白質及糖類。菊科植物萵苣的種子,鄧麗嘉等從其中得揮發油、黃酮類、氨基酸、肽蛋白質、酚性成分及糖類。漏蘆的花,經顧維彰等分析,花中含有揮發油、黃酮類、植物甾醇、三萜類及糖類等。劉國聲報道內蒙古紫草含B、B-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為1.21%,含量高于紫草等等。又如:廣棗(珠如很芍沙),具有清心火,強心之功效;經其藥理分析,具有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之作用。蒙古山蘿卜花(胡和�烏達巴拉),具清熱之功效,經藥理研究具有顯著強心作用。山沉香(阿拉善阿嘎如),具抑赫依、清熱、止痛、利呼吸之功效;經現代藥理研究具有一定的抗驚厥作用,對中樞神經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有顯著的鎮痛作用。蓽茇(必必靈)有調理胃火、祛巴達干赫依、調節體素、滋補強壯、平喘、祛痰、止痛功效;經動物實驗,其揮發油具有耐缺氧和保護實驗性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白苣勝其揮發油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總黃酮對心血管方面有良好的作用。文冠木(僧登)具有清熱消腫、止痛之功效。經研究其總黃酮具有顯著的鎮痛與抗炎作用。另外還有白龍菖菜、芯芭、小檗、紫花高烏頭、金蓮花等。這些資源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價值。其中部分資源已開發或正在開發利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