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秘方集二(139--241篇)第 9 頁
211.吐血:有人吐血年余百藥不效。遇一道人指授此方十日獲愈。方用上白細米浸一日磨細,日曬夜露極干。以銅鍋炒黃色不可大過。每用滾水和成如指頭大,煮熟連湯食之。不可加鹽與別物。無論時候但覺咳嗽即服。一日須服五六次切莫服藥。服后忌茶酒腥辛等物一月,戒房事半年。保不復發。
212.遲語:一小兒五歲只會叫人,不能言語,以真赤小豆研末酒調涂與舌下二三次即能說話。
213.脫殼:一小兒周身脫皮。此癥因生時觸風滿身皮屑落下一層又一層,名曰脫殼。若作丹毒火疹治之則誤矣。宜用木通 藿香 黃芩各六分 麥冬一錢半 加燈草煎服。
214.胎赤:一小兒初生遍身紅赤,此胎中熱毒也,名曰胎赤。宜用生地 花粉 甘草 連翹各一錢 水煎服。外用浮萍水苔搗爛絞汁調樸硝 赭石敷之。
215.胎黃:一小兒初生遍身發黃此胎中濕熱也。名曰胎黃。宜用生地 花粉 茵陳各一錢煎服。
216.胎剝:一小兒兩腿生瘡脫皮,兩大腿近小腹處生瘡皮脫開,漸延小腹則不救,此名胎剝。宜用黃柏炙焦研末和豬膽汁敷患處。或用伏龍肝口水調敷亦可。
217.胎垢:一兒身如蛇皮鱗甲,癥名胎垢。又名蛇胎。用白僵蠶去嘴為末煎湯洗之。或加蛇脫研末和入亦可。
218.魚泡:一兒初生身如魚泡如水晶。此癥破則水流。用密陀僧為末摻之。
219.紅絲瘤:一人生子一歲生紅絲瘤而死。連生四子皆然。一醫云此胃中有伏火胎毒也。遂令男服滋腎丸。女服六味地黃丸。后生子皆無此患。
220.火雞:一小兒頭面遍身形似楊梅瘡。破爛有孔名曰火雞。用飯甑上滴下水氣以盤盛取搽之。百藥不效用此如神。內服白茅根煎湯常服。
221.解顱:一兒頭縫不合名曰解顱。此腎氣不足也。用干姜七錢 細辛三錢 肉桂五錢共為末。姜汁和敷顱上。小兒面赤即愈。再用柏子仁 防風 南星各四兩為末。每用一錢醋調攤絲綢上貼顱門。
222.顱腫:一小兒顱門腫大用黃柏末水調貼兩足心即愈。
223.痄腮:新產月內小兒有噤口不乳啼聲難出兩腮腫硬有核名螳螂子,又名痄腮。先將銀針刺破腫處。捻去惡血以好陳墨搽之。若延遲則腫延鼻喉不可救矣。今得外治用麝香一錢 朱砂五錢 螺獅七個同搗如泥敷顱門上俟干自落。切勿剝去。又方用蜒蚰一條 銀珠砂一錢半同研爛搽。腫處勿擦。即愈。又方用青橄欖核好醋磨汁涂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