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治肝硬化腹水
羅衛(wèi)東 (2000.03.31)
肝硬化至晚期就要發(fā)生腹水,主要原因是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
癥。目前西醫(yī)多給予靜點白蛋白,服心痛定、心得安等糾正低蛋白血
癥,以降低門靜脈壓,但有時仍難以收效,如合并感染病灶,凝血酶
原缺乏則腹水更難以消退。筆者采用中醫(yī)內外兼治法,對治療頑固性
肝硬化腹水有較好效果。
外敷法:●在上臂三角肌的后緣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處,給予牛黃、
麝香等適量研末,蒜泥調敷。此經循行胸腹部位,分布胸中聯絡心包,
向下通過橫隔從胸至腹屬于上中下三焦。此經穴位外敷,可以疏通經
氣,去除本經濕毒,通暢三焦水道,而消水腫。
●甘遂、大戟等適量研末,用生姜泥調糊外敷神闕穴,該穴屬任
脈,任為陰脈之海,肝系藏血之臟,二者為“五臟六腑之海”,十二
經脈之本,用利水峻藥外敷以圖緩效,而不傷正。
內治法:肝腹水屬中醫(yī)臌脹范疇,每因肝不條達,失于疏泄,肝
虛傳脾,脾失健運,脾虛傳腎,水濕停聚。肝、脾、腎三臟俱病,三
焦決瀆失常,膀胱氣化不利,致水濕停留不化,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
布,水濕不能正常排泄于體外。中醫(yī)治以柔肝健脾,溫腎化水為大法,
基本方為:鱉甲、黨參、冬蟲夏草、白術、茯苓、郁金、當歸、白芍、
桂枝、丹參、薏米,有黃疸者加茵陳、金錢草,陰虛者加南北沙參、
麥冬,鼻出血者加旱蓮草、藕節(jié),熱甚(有感染灶)者加黃芩、黃連、
公英,大便不暢者加郁李仁、瓜蔞仁、生大黃。
摘自《健康報》
肝硬化至晚期就要發(fā)生腹水,主要原因是門靜脈高壓、低蛋白血
癥。目前西醫(yī)多給予靜點白蛋白,服心痛定、心得安等糾正低蛋白血
癥,以降低門靜脈壓,但有時仍難以收效,如合并感染病灶,凝血酶
原缺乏則腹水更難以消退。筆者采用中醫(yī)內外兼治法,對治療頑固性
肝硬化腹水有較好效果。
外敷法:●在上臂三角肌的后緣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處,給予牛黃、
麝香等適量研末,蒜泥調敷。此經循行胸腹部位,分布胸中聯絡心包,
向下通過橫隔從胸至腹屬于上中下三焦。此經穴位外敷,可以疏通經
氣,去除本經濕毒,通暢三焦水道,而消水腫。
●甘遂、大戟等適量研末,用生姜泥調糊外敷神闕穴,該穴屬任
脈,任為陰脈之海,肝系藏血之臟,二者為“五臟六腑之海”,十二
經脈之本,用利水峻藥外敷以圖緩效,而不傷正。
內治法:肝腹水屬中醫(yī)臌脹范疇,每因肝不條達,失于疏泄,肝
虛傳脾,脾失健運,脾虛傳腎,水濕停聚。肝、脾、腎三臟俱病,三
焦決瀆失常,膀胱氣化不利,致水濕停留不化,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
布,水濕不能正常排泄于體外。中醫(yī)治以柔肝健脾,溫腎化水為大法,
基本方為:鱉甲、黨參、冬蟲夏草、白術、茯苓、郁金、當歸、白芍、
桂枝、丹參、薏米,有黃疸者加茵陳、金錢草,陰虛者加南北沙參、
麥冬,鼻出血者加旱蓮草、藕節(jié),熱甚(有感染灶)者加黃芩、黃連、
公英,大便不暢者加郁李仁、瓜蔞仁、生大黃。
摘自《健康報》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