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發熱:桂枝麻黃各半湯
藥物組成 川桂枝6g 凈麻黃3g 光杏仁log 炙甘草6g 生姜3g 大棗log 杭白芍20g
制劑用法 水煎日1劑,分2次溫服。
適應病癥 產后惡寒發熱,無汗或欲汗出而不得,手足逆冷。
病案舉隅 沈某,女,27歲,于11月10日分娩,產程順利,產前2天已罹感冒,產時即現白痦,產后復感風寒,惡寒發熱,微咳有汗,頭脹且痛,5日后自覺欲汗出而不得,近3日體溫波動38.6~39℃,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0500/mm2,中性81%,淋巴1:9%。經用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復方安基比林注射液7天,發熱惡寒持續不退。于11月17日邀中醫會診,癥見體若燔炭,胸腹皮膚散在白瘠,不思飲食,時時有氣逆上沖之感,精神倦怠,口干不欲飲,脈象微緊,苔白膩,舌淡白。予桂枝麻黃各半湯加減。上方藥服1劑后,遍體縶染汗出,頭痛惡寒發熱諸癥大減,體溫降至37.8c,原方續服1劑,體溫37.2度,諸癥悉平,2天后出院。
評 按 該方解表發汗,調和營衛。方中以桂枝調衛,配小量麻黃發汗解表,重用芍藥,配甘草酸甘化陰,以滋汗之源,且制桂、麻之辛散,以防汗多耗陰傷陽之弊,實為滋陰微汗之方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