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發熱—小柴胡湯加味
藥物組成 柴胡9g 黃芩10g 黨參12g 半夏12g 敗醬草15g 生地12g 坤草12g 甘草6g
制劑用法 水煎日1劑,分3次溫服。
適應病證 產后寒熱往來,煩躁或神情默默,少腹拘急痛,惡露淋漓不盡,嚴重者有神昏譫語。
病案舉隅 孟某,24歲。8天前順產一胎,惡露一見忽斷,發燒至今不退,血培養有丙種鏈球菌生長。刻見寒熱往來如瘧狀,神情默默,納呆,時有譫語,煩躁,脈弦數,苔薄,質紅。因有熱人血室見證,故以小柴胡湯合涼血活血之晶。柴胡、黃芩、赤芍、生地、桃仁、半夏、太子參、銀花、當歸、甘草。2劑后熱雖降,但煩躁不寐,喃喃有詞,合目即驚叫,陰不斂陽,神不守舍。繼用柴胡加龍牡湯,諸恙得釋。
評 按 產后發熱,均屬虛人感邪。治宜和解表里,方中柴胡散邪透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黃芩除熱清里,使半里之邪得以內撤;半夏降逆和中;人參、甘草補正和中以祛邪;生地、敗醬草、坤草清熱解毒。應重視李時珍之“產后發熱,首列柴胡”的說法。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