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學詳解
經絡學說是中醫學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它和陰陽五行、營衛、氣血、以及臟腑等共同構筑了一個完整理論體系。'經'即徑,如通達各處的路徑;'絡'即網,如錯綜連綴的網絲。經是縱行的干線,絡是橫出的旁枝,它們互相貫穿在人體的上下、左右、前后、內外,從而或深或淺地把五臟、六腑、頭面、軀干、四肢等都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協調運作完成各項復雜地內在功能。
在天人相應學說的背景下,古人將其比為流經中國的十二條大河。經脈的命名和分布在經脈的范圍內,計分'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二類。十二經在六臟(含心包絡)六腑的統攝下,各自建立一經。由于經脈與臟腑有直接的聯屬關系,同時陰經與陽經之間又有一定配偶,在整個體系中占據主要位置,故又稱'正經'。
這十二條正經,六條是分布在上肢和軀干的,即手六經,還有六條是分布在下肢和軀干的,為足六經。陽經和一部分陰經都上達于頭部。又由于人的肢體都有內、外側兩邊,而分布在內側的屬陰,分布在外側的屬陽。
于是把手六經中三條分布在上肢內側一邊的叫手三陰經,另三條分布在上肢外側叫手三陽經;同樣,在下肢內側的三條叫足三陰經,外側的三條叫足三陽經。
由于古人把易學中陰陽概念運用于說明事物的復雜情況,常常把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把陰分為少陰(陰氣初生)、太陽(陰氣大盛)、厥陰(太少兩陰交盡);把陽分為少陽(陽氣初生)、太陽(陽氣木盛)、陽明(陽氣盛極)。
手足各六經根據不同的情況把陰陽的三個階段適當分屬,于是就有了十二種不同的名稱。又由于十二經與十二臟腑是有直接聯屬的,再在手足三陰三陽的十二經上把所聯屬的臟腑名稱加上去,就成為如右所列的十二經脈名稱了;十二經還有陰陽、表里配偶的關系,在生理和病理上,能互相親聯和影響。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