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承泣 四白 巨髎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 水突 氣舍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伏兔 陰市 梁丘 犢鼻 足三里 上巨虛 條口 下巨虛 豐隆 解溪 沖陽 陷谷 內庭 厲兌
穴位名稱: 承泣 [經穴]
【作用】:疏風活絡,清熱明目。
【主治】:①目赤腫痛,流淚,夜盲。②眼瞼(目閏)動,口眼喎斜。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Chéng qì(ST1)
【類別】:足陽明、陽蹻、任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四白 [經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隱處
【作用】:疏風活絡,清熱明目。
【主治】:①近視,目翳,目赤癢痛。②眼瞼(目閏)動,口眼喎斜。③面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Sì bái(ST2)
穴位名稱: 巨髎 [經穴]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作用】:疏經活絡,消腫止痛。
【主治】:①口眼喎斜,眼瞼(目閏)動。②鼻衄,牙痛,唇頰腫。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Jù liáo(ST3)
【類別】:足陽明、陽蹻之會
穴位名稱: 地倉 [經穴]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作用】:疏風活絡
【主治】:①口喎,流涎。②眼瞼(目閏)動,口角抽動。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Dì cāng(ST4)
【類別】:手、足陽明、陽蹻之會
穴位名稱: 大迎 [經穴]
【作用】:疏風活絡,通利牙關。
【主治】:①頰腫,牙痛。②口喎,口噤。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Dà yíng(ST5)
穴位名稱: 頰車 [經穴]
【定位】: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一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作用】:疏風活絡,通利牙關。
【主治】:①頰腫,口喎。②下牙痛,牙關緊急,張口困難。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Jiá chē(ST6)
穴位名稱: 下關 [經穴]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作用】:疏風清熱,活絡止痛,通利牙關。
【主治】:①耳聾,耳鳴。②牙痛,鼻塞。③口眼喎斜,張口困難,面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Xià guān(ST7)
【類別】:足陽明、少陽之會
穴位名稱: 頭維 [經穴]
【定位】:在頭側部,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作用】:疏風止痛,清頭明目。
【主治】:①頭痛,頭暈目眩。②眼痛,迎風流淚,視物不明,眼瞼(目閏)動。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Tóu wéi(ST8)
【類別】:足陽明足少陽、陽維之會
穴位名稱: 人迎 [經穴]
【定位】:在頸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動脈搏動處
【作用】:清肺利咽,理氣化痰。
【主治】:①咽喉腫痛,瘰疬,癭氣。②哮喘,咳血。③高血壓,中風偏癱。④膝關節疼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Rén yíng(ST9)
【類別】:足陽明、少陽之會
穴位名稱: 水突 [經穴]
【定位】: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
【作用】:清肺利咽,理氣降逆,化痰散結。
【主治】:①咽喉腫痛。②咳嗽氣喘。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Shǔi tū(ST10)
穴位名稱: 氣舍[經穴]
【定位】:在頸部,當鎖骨內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作用】:清肺利咽,理氣化痰,散結降逆。
【主治】:①胸滿咳喘,呼吸困難。②癭瘤,瘰疬,頸項強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Qì shè(ST11)
穴位名稱: 缺盆 [經穴]
【定位】: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①咳嗽,氣喘,咽喉腫痛。②缺盆中痛,瘰疬。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Quē pén(ST12)
穴位名稱: 氣戶 [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
【作用】:寬胸理氣,疏經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①咳喘。②胸痛脹滿。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Qì hù(ST13)
穴位名稱: 庫房 [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第一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作用】:寬胸理氣,降逆化痰。
【主治】:①咳喘。②胸脅脹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Kù fáng(ST14)
穴位名稱: 屋翳 [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第二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作用】:寬胸理氣,清熱化痰,疏風活血。
【主治】:①咳喘。②胸脅脹痛,乳癰。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Wū Yì(ST15)
穴位名稱: 膺窗 [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第三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作用】:寬胸理氣,清熱化痰。
【主治】:①咳喘。②胸脅脹痛,乳癰。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Yīng chuāng(ST16)
穴位名稱: 乳中 [經穴]
【定位】:在胸部,當第四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乳頭中央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Rǔ Zhōng(ST17)
穴位名稱: 乳根[經穴]
【定位】:在胸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作用】:寬胸理氣,活絡通乳。
【主治】:①乳癰,乳汁少。②胸痛,咳喘。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Rǔ gēn(ST18)
穴位名稱: 不容 [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理氣調中,和胃止嘔。
【主治】:①胃痛,嘔吐。②食欲不振,腹脹。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Bù róng(ST19)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理氣和胃,除脹降逆。
【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Chéng mǎn(ST20)
穴位名稱: 梁門 [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理氣和胃,消積化滯。
【主治】:胃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泄瀉。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Liáng mén(ST21)
穴位名稱: 關門[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化濕,利水止瀉。
【主治】:①腹脹,腹痛,腸鳴泄瀉。②水腫。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Guān mén(ST22)
穴位名稱: 太乙 [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調理腸胃,寧心安神。
【主治】:①癲狂。②心煩。③吐舌。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Tài yǐ(ST23)
穴位名稱: 滑肉門 [經穴]
【定位】:在上腹部,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調理腸胃,止嘔豁痰,寧心安神。
【主治】:①癲狂,嘔逆。②吐舌,舌強。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Huá ròu mén(ST24)
穴位名稱: 天樞 [經穴]
【定位】:在腹中部,距臍中旁2寸
【作用】:健脾和胃,行氣活血。
【主治】:①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泄瀉,痢疾。②月經不調,癥瘕,痛經,閉經。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Tiān shū(ST25)
【類別】:大腸募穴
穴位名稱: 外陵 [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調經止痛,和腸理胃,理氣活血。
【主治】:腹痛,疝氣,痛經。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Wài líng(ST26)
穴位名稱: 大巨 [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溫腎補氣,益腎固精。
【主治】:①小腹脹痛,小便不利。②疝氣。③遺精,早泄。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Dà jú(ST27)
穴位名稱: 水道[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溫經散寒,理氣調血,通利三焦。
【主治】:①小腹脹滿,小便不利。②痛經,不孕,疝氣。③便秘。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Shuǐ dào(ST28)
穴位名稱: 歸來[經穴]
【定位】: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溫經散寒,理氣活血,調補沖任。
【主治】:①陰挺,月經不調,閉經,白帶。②疝氣,腹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Guī Lái(ST29)
穴位名稱: 氣沖[經穴]
【定位】:在腹股溝稍上方,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作用】:溫經散寒,理氣活血,調補沖任。
【主治】:①疝氣。②月經不調,不孕。③陽痿,陰腫。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Qì chōng(ST30)
穴位名稱: 髀關 [經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作用】:溫經通絡,散寒祛濕。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Bì guān(ST31)
穴位名稱: 伏兔 [經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
【作用】:溫經活絡,疏風祛濕,強腰壯腎。
【主治】:下肢不遂,腰膝冷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Fú tù(ST32)
穴位名稱: 陰市 [經穴]
【定位】: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
【作用】:溫經活絡,疏風祛濕。
【主治】:①腿膝冷痛,屈伸不利。②疝氣,腹脹,腹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Yīn shì(ST33)
穴位名稱: 梁丘 [經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作用】:疏經活絡,理氣和胃。
【主治】:①急性胃痛,乳癰。②膝關節腫痛,下肢不遂。
【歸經】:足陽明胃經
【類別】:郄穴
穴位名稱: 犢鼻 [經穴]
【定位】: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作用】:疏經利節,祛寒逐濕。
【主治】:膝關節腫痛,屈伸不利。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Dú bí(ST35)
穴位名稱: 足三里 [經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消積化滯,調理氣血,疏風化濕,通經活絡,扶正培元。
【主治】:①胃痛,嘔吐,噎膈,腹脹,腸鳴,泄瀉,消化不良,痢疾,便秘,腹痛,乳痛。②虛勞羸瘦,心悸氣短,納差乏力,頭暈失眠。③咳嗽氣喘。④膝關節疼痛,中風偏癱,腳氣水腫。⑤癲狂。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Zú sān lǐ(ST36)
【類別】:合穴,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穴位名稱: 上巨虛[經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作用】:調理腸胃,通腑化滯,行氣活血,起痿緩攣。
【主治】:①腸癰,腹痛,腸鳴,便秘,泄瀉。②下肢痿痹,腳氣。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Shàng jù xū(ST37)
【類別】:大腸下合穴
穴位名稱: 條口 [經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作用】:疏經活絡,祛風逐濕。
【主治】:①肩周冷痛,抬舉困難。②下肢痿痹,跗腫,轉筋。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Tiáo kǒu(ST38)
穴位名稱: 下巨虛 [經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作用】:調理腸腑,疏經活絡。
【主治】:①小腹痛,腰脊痛引睪丸。②泄瀉,痢疾。③下肢痿痹。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Xià ju xū(ST39)
【類別】:小腸下合穴
穴位名稱: 豐隆 [經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粗隆前緣二橫指(中指)
【作用】:化痰祛濕,疏經活絡。
【主治】:①咳嗽,痰多,哮喘。②癲狂,癲癇。③頭痛,眩暈。④下肢不遂。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fēng lóng(ST40)
【類別】:絡穴
穴位名稱: 解溪 [經穴]
【定位】: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作用】:調理腸胃,疏經活絡。
【主治】:①踝關節疼痛,下肢痿痹。②頭痛,眩暈,癲狂。③腹脹,便秘。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Jiě xī(ST41)
【類別】:經穴
穴位名稱: 沖陽 [經穴]
【作用】:理氣和胃,寧神通絡。
【主治】:①胃疼,腹脹。②足背腫痛。③面腫牙痛,口眼歪斜。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Shōng yáng(ST42)
【類別】:原穴
穴位名稱: 陷谷 [經穴]
【定位】:在足背,當第二、三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作用】:疏經通絡,疏風利水。
【主治】:①上眼肌無力,睜眼困難。②面浮身腫,足背腫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Xiàn gǔ(ST43)
【類別】:輸穴
穴位名稱: 內庭 [經穴]
【定位】:在足背,當第二、三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作用】:清胃泄熱,通絡止痛。
【主治】:①上牙痛,咽喉腫痛,口喎,鼻衄。②腹脹,便秘,胃痛。③足痛腫痛。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Nèi tíng(ST44)
【類別】:滎穴
穴位名稱: 厲兌 [經穴]
【定位】:在足第二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風清熱,理氣和胃,寧神蘇厥。
【主治】:①面腫,牙痛,鼻衄,咽痛。②夢魘,癲狂。
【歸經】:足陽明胃經
【國際代碼】:Lì duì(ST45)
【類別】:井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