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穴位名稱: 隱白 [經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健脾和胃,益氣攝血,寧神定志。
【主治】:①月經過多,崩漏,便血,尿血。②腹脹。③癲狂,夢魘,驚風。
【歸經】:足太陰脾經穴
【國際代碼】:Yǐn bái(SP1)
【類別】:井穴
穴位名稱: 大都 [經穴]
【定位】:在足內側,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主治】:①胃痛,使秘。②熱病無汗。
【歸經】:足太陰脾經穴
【國際代碼】:Dà dū(SP2)
【類別】:滎穴
穴位名稱: 太白 [經穴]
【定位】: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跖趾關節)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化濕。
【主治】:①胃病,腹脹,腹痛,泄瀉,痢疾。②肢倦,身重。③心痛。
【歸經】:足太陰脾經穴
【國際代碼】:Tài bái(SP3)
【類別】:輸穴,原穴
穴位名稱: 公孫 [經穴]
【定位】: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化濕。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胃脘堵悶,不思飲食,繞臍腹痛,泄瀉,便血。②心痛,胸悶,脅脹。③月經不調,胎衣不下,產后血暈。
【歸經】:足太陰脾經穴
【國際代碼】:Gōng sūn(SP4)
【類別】: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沖脈
【定位】: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化濕。
【主治】:①足踝疼痛。②痔疾。③腹脹,泄瀉,便泌。
【歸經】:足太陰脾經穴
【國際代碼】:Shāng qiū(SP5)
【類別】:經穴
穴位名稱: 三陰交[經穴]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作用】: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
- 相關文章
-
足太陰脾經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