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就是“治未病”
8月16日,在香港舉行的“治未病”養生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政府、醫學界、中醫藥企業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人士與專家參與,與會者普遍認為,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具有很高的實踐指導意義。東西方醫學在操作流程上雖有差異,但在養生課題認知上,觀點基本一致:養生就是“治未病”。中醫“治未病”這一未病先防的理論涵蓋亞健康的防治,為亞健康人群提供了走進健康的養生文化和方式。
國人亞健康問題嚴峻 缺乏“治未病”意識
據介紹,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社會壓力,使得亞健康人群比例逐年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全球調查結果顯示,真正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定義、達到健康標準的人群只占5%,約20%的人群是需要診治的病人,亞健康狀態人群則高達75%。而目前,我國亞健康人數約為7億,多為35~45歲之間的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企業管理者、機關干部中70%以上處于亞健康狀態。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根據多年的研究和統計,分析了亞健康的成因:一是人們的健康意識不到位;二是飲食不合理;三是社會壓力大、心理平衡差;四是起居生活不規律。“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亞健康問題的嚴峻性,防治意識薄弱,往往都是等到疾病真的來了才去診治,沒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識和觀念,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讓身體遭罪。”張伯禮表示,最有效防治亞健康問題的方式,是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治未病”的養生觀念,且持之以恒地踐行。
據介紹,“治未病”并不是新鮮的養生理念,它是我國中醫藥的精髓之一,是《黃帝內經》著名的養生哲學,即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療,而是在未病時就預防疾病。面對現代社會的亞健康問題,比起事后“治已病”,更重要的是防范于未然的“治未病”。“治未病”已成為世界探討亞健康問題的一個必然。關注亞健康,要從根本上樹立“治未病”的意識和觀念。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