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酒的歷史第 5 頁
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濟方》,方賢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證治準繩》等著作中輯錄了大量前人的藥酒配方。明清時期也是藥酒新配方不斷涌現的時期。明代吳旻的《扶壽精方》,龔庭賢的《萬病回春,《壽世保元》,清代孫偉的《良朋匯集經驗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經驗方》,項友清的《同壽錄》,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都記載著不少時清時期出現的新方。這些新方有兩個值得提出的特點:1補益性藥酒顯著增多。明代吳__的《扶壽精方》藥酒門載藥酒方9首,方雖不多,但集方極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齡聚寶酒",史國公藥酒等。在《萬病回春》和《壽世保元》兩書中,記載藥酒近40種,補益為主的藥酒占有顯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鳳酒,長生固本酒,延壽酒,延壽甕頭春酒,長春酒,紅顏酒等都是配伍較好的補益性藥酒,有較大的影響。吳,龔二氏輯錄的藥酒方,對于明清時期的補益性藥酒的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在前面所列的清代書目中,也記載著數目可觀的補益性酒,其中的歸圓菊酒,延壽獲嗣酒,參茸酒,養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較好的補益性藥酒。與明清以前的藥酒相比,這一時期可說是補益藥酒繁榮的時期。2慎用性熱燥熱之藥。唐宋時期的藥酒,常用一些溫熱燥烈的藥物,象烏頭,附子,肉桂,干姜等。這樣的藥物如果濫用,往往會傷及陰血。金元時期我國醫學界學術爭鳴十分活躍,濫用溫燥藥的風氣受到許多著名醫家的批評。這對明清時期的醫學有深刻的影響。故明清的很多藥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藥物以及補甸養陰藥物組成,這樣就可以適用于不同病情和機體狀況,使藥酒可以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用。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方論專書,作者著重研究用藥組方的規律,結合優秀方劑,從理論上闡述用藥道理和配伍規律,象明代吳昆的《醫方考》,清代汪昂的《醫方集解》。這此專著闡述配方時也涉及到藥酒。《醫方考》一書中就論述了七種藥酒配方的組方用藥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國公酒,枸杞酒,紅花酒,豬膏酒等。這對于促進藥酒配方的研究,指導正確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時期的藥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現了在熱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適當提高浸漬溫度可使植物性藥材組織軟化,膨脹,增加浸出過程中的溶解和擴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還可以破壞藥材中的一些酶類物質,增強藥酒的穩定性,因此采用熱浸法對于許多藥物來說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種科學方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