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外氣療法的治療原則第 2 頁
氣功外氣療法的治療原則第 2 頁
(三)扶正祛邪: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就是人體正氣與邪氣相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若正氣盛,邪不得侵,則病退;若邪氣盛,正氣不能勝邪,則病進。《內經》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治療疾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改變正邪雙方的力量對比,扶助正氣,祛除邪氣,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轉化。氣功外氣療法,就是通過導氣、發功手法或患者自身練功來增強體質,調理氣機,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以達到祛除病邪,恢復健康的目的。
(四)氣調與力調相結合:疾病是由于先天或后天氣機的紊亂、阻滯、不足,或是因為臟器組織損傷所致,故外氣療法在診病治病中首先要分清是“氣”的疾病,還是“質”的疾病,再確定用氣調為主,還是力調為主,還是氣與力相結合進行調整。如:外傷而引起的小關節紊亂腰痛,治療時應先用手法力調整,使其復位,然后再發氣疏通由關節紊亂引起的氣機阻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若是由氣機逆亂引起的心慌,腹脹等癥,則發氣調順其氣機就可以了。
(五)外氣療法與練功相結合:因為氣功外氣對患者內氣的調整、激發與病人的氣質、精神狀態等有密切的關系。病人配合自行練功與接受外氣治療相結合,可以提高患者對外氣的敏感程度而使之易于與外氣同步,發生共振而接受治療。如發氣補氣時,病人配合排除雜念,吸氣,就易于發揮作用;而發氣驅邪外出時,病人配合排除雜念,呼氣,意想從醫者排病氣的穴位外放,則易于驅除邪氣,如果患者再配合練治療此病的功法,則更為有效。
(六)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治療疾病時,也要根據多方面的情況來考慮。諸如四時氣候的變化,地區環境的特點,病人的年齡,體質、性別、生活習慣、職業以及對外氣的敏感程度等情況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外氣療法治療中要選擇適當的時間、方位、導氣方法、手法、氣形等,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