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證的中醫護理方法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悸動、心慌不寧,甚至不能自主或脈跳三五不齊的病證。西醫學中的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狀腺機能譏進、貧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為主癥時,屬本病辨證范疇。
1、 病因病機 多由內傷因素導致心的氣、血、陰、陽的虧虛,失調,或血脈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動不安。
(1) 先天稟賦不足、臟腑虛弱;或久病失于調養,或失血過多;或思慮傷脾,氣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氣、心血不足,心失所養而心悸。
(2) 年老腎虧,或久病及腎,或郁怒傷肝、肝陰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陽上亢,虛火上擾心神而心中悸動。
(3) 久病氣血不足,延及心陽虛弱,心陽虛不能溫養心脈而發心悸。
(4) 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飲邪上犯,心陽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氣虛衰,血行不暢,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脈,導致心悸。
2、 辯證論治
(1) 心血不足證:
證候:心悸失眠,頭暈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華,舌質淡紅,脈象細數。
治法: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方:歸脾湯。
(2) 陰虛火旺證:
證候:心悸心煩,頭暈目弦,少寐多夢,舌燥咽干,手足心熱,耳鳴腰酸,舌質紅,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主方:天王補心丹。
(3) 心陽不足證:
證候:心中空虛,惕惕而動,面色蒼白,胸悶氣短,形寒肢冷,舌質淡白,脈象虛弱或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主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4) 心血瘀阻證:
證候:心悸胸悶,或有陣發性心胸疼痛,痛如針刺,或面唇紫暗,舌質有瘀點瘀斑或紫暗,脈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定悸。
方藥:血府逐瘀湯。
3、 辯證施護
(1) 一般護理:
① 居室環境溫濕度應適定,安靜,避免突然的高聲、噪音的干擾。
② 情志因素如思慮過度、驚恐等,常為本病的誘因。所以要重視做好情志護理,避免情志刺激。當病人心悸發作時常自覺心慌恐懼,六神無主,此時最好有人守護在旁,使其感到放心,穩定情緒。
③ 心悸經常發作者,要重視休息。若屬于心臟器質性病變者則要臥床休息,甚至絕對臥床。
④ 對重癥心悸病人,要嚴密觀察脈象、呼吸、面色、血壓的變化。若見脈結代、呼吸不暢、面色蒼白等心氣衰微表現時,立即予以吸氧,報告醫生。同時可針刺內關、神門。
⑤ 服用洋地黃類強心藥之前,要測心律、心率(測一分鐘),并做記錄。服藥后要觀察服藥反應,若發現有中毒癥狀時,暫停給藥。并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⑥ 針刺止悸穴位如雙內關、雙針神門。耳穴有心、腎、副交感等。
⑦ 必要時可作心電圖檢查。血壓過高或過低者,應定期測血壓。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