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證的中醫護理方法第 2 頁

(2) 心血不足證:
① 一般護理內容。
② 適當休息,避免過勞。
③ 適當的飲食調補,可選用桂圓、紅棗、蓮子、黑木耳、瘦肉、牛奶、豬心等食品。忌煙、酒、濃茶及咖啡。
④ 心悸發作時臥床休息,針雙內關、雙神門,服用補心丹1~2粒,每日2次。
(3)陰虛火旺證:
① 一般護理內容。
② 重視情志護理,避免情志的刺激,郁怒傷肝,致肝陰虛陽亢。同時必須作發了家屬工作;積極配合。
③ 戒煙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厚細膩之品。
④ 飲食可適當清補,補益心腎之陰,如可食用甲魚、桑椹、銀耳、紅棗、鮮藕等。
⑤ 心悸時可服用珠砂安神丸1~2粒。或針內關、神門,或耳穴埋豆。
⑥ 心悸伴頭暈目眩者,要觀察血壓變化,必要時每日測血壓1~2次。
(4) 心陽不足證:
① 一般護理內容。
② 心悸甚者,必須臥床休息。
③ 注意保暖,居室向陽,注意隨氣候變化,增減衣著。
④ 兼有水腫癥狀者,給予低鹽或無鹽飲食,適當限制飲水量,并記錄24小時出入量。重度水腫者參照"水腫"病護理。
(5) 心血瘀阻證:
① 一般護理內容。
② 本證常伴胸悶心痛,要密切觀察脈象等病情變化,若病人出現劇烈胸痛、面色蒼白、脈結代或細微欲絕,則屬心陽暴脫之危證,應及時報告醫生。并立即予頭低臥位或平臥位,測呼吸、血壓。配合醫生搶救。
③ 心悸伴有胸悶不適者,需臥床休息。
④ 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及肥甘厚味、忌食動物油脂及內臟,魚子、蝦子、蟹子黃、蛋黃、富含膽固醇應慎食或不宜食。可用少許紅花酒20ml,每日小酌,有活血通脈作用。
⑤ 心悸胸痛發作時可服用三七粉1.5g,琥珀粉1.5g。
4、養生指導
(1) 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疾病,如各種心臟病、甲亢、貧血等。
(2) 重視自我調節情志,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豐富生活內容,怡情悅志,使氣血條達,心氣和順。
(3) 生活起居有一定規律,注意適當鍛煉身體,使心肺功能正常,預防外邪的侵襲。
(4) 飲食有節,勿過飽,勿食肥甘厚味;戒煙慎酒,忌濃茶、咖啡。
不寐
不寐又稱失眠、不得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特征的病證。輕者難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能再睡,亦有時睡時醒,寐之不實者;嚴重者則徹夜不慮。本證可單獨出現,但常伴有頭暈頭痛、心悸、健忘、乏力等癥狀。
1、 病因病機 邪擾心神或心神失養而導致陽不交陰或神不守舍而發生不寐。
(1) 情志不遂、肝火擾動:情志內傷,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肝火擾動心神;或素體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擾動神明而不寐。
(2) 胃中不和、夜臥不安:暴飲暴食,脾胃受傷;或宿食停滯、釀成熱痰,壅遏中焦;痰熱上擾,胃氣不和,則夜臥不安。
(3) 思慮勞倦太過、傷及心脾:心傷則心血暗耗,心陰虧虛神不守舍;脾傷則生化乏源,營血虧少,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養而心神不寧。
(4) 腎陰虧虛,心陽獨亢:素體腎虧或久病腎虛,腎水不足不能上濟于心,水不濟火,心腎不交,心火獨亢,擾動神明,心神不寧而不得寐。
(5) 心虛膽怯,心神不寧,心膽氣虛,暴受驚駭,情緒緊張善驚易恐,驚恐傷神,心虛不寧而寐不安。
2、 辯證論治
(1) 肝郁化火證:
證候:不寐心煩,性情急躁易努,頭眩脅痛,目赤口苦,耳聾耳腫,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瀉熱,佐以安神。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味。
(2) 痰熱內擾證:
證候:不寐頭脹沉重,痰多胸悶,心煩口苦,惡食噯氣,吞酸惡心,目眩,苔膩而黃,脈滑數。
治法:化痰清熱、和中安神。
方藥:溫膽湯加減。
(3) 心脾兩虛證:
證候: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肢倦,飲食無味,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補養心脾、益氣補血。
方藥:歸脾湯。
(4) 陰虛火旺證:
證候:心煩不寐、心悸不安、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干津少、舌紅、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方藥:黃連阿膠湯、天王補心丹。
(5) 心膽氣虛證:
證候:不寐多夢、易于驚醒、心悸膽怯,遇事善驚,氣短倦苔,小便清長,舌淡、脈弦細。
治法: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方藥:安神定志丸、酸棗仁湯。
3、 辯證施護
(1) 一般護理:
① 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光線宜暗,床被褥松軟舌宜,避免噪音。
② 解除誘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③ 指導病人養成定時就寢的的習慣,睡前避免情緒激動或劇烈活動;
④ 因心理因素思慮過度者做好情志護理,解除憂慮;
⑤ 守慮藥物宜睡前1小時服用。
(2) 肝郁化火證:
① 一般護理。
② 做好情志護理,遇事作發了解釋疏導;活躍休養生活,使之心情舒暢,情緒穩定。
③ 可適當食用柑、橘、香櫞、金桔及蘿卜,理氣化滯解郁。
④ 就寢前庭院散步,順暢氣機,有利安眠。
⑤ 可針神門、內關、曲池、太陽、頭維等穴位隔日一次。
⑥ 按摩天庭、印堂、太陽穴,耳廓背溝處各30~50下;手心按摩對測足心涌泉穴各100下。
(3) 痰熱內擾證:
① 一般護理。
②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勿暴飲暴食,晚餐勿過飽宜清淡,寢前不吃零食。
③ 適當選用消食導滯化痰食品,如山楂、蘿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飲。
④ 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