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是人們日常生活和酒席宴會上不可缺少的佳肴。經常食用的魚分為淡水魚、海水魚兩類,常食的有鯉魚、鯽魚、鰱魚、青魚、黃花魚、鰻魚、帶魚、墨魚等。魚肉的營養成分和牛肉、豬肉、雞肉相似,尤其是優質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能供給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同時,魚肉在各種肉類中最易消化,吸收率高達96%;魚油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所含維生素A、D、Bl、B12、煙酸的含量也高于其他肉類。老人經常吃魚能健康長壽;兒童經常吃魚,可以促進發育。
魚的醫療價值,古代中醫早有認識。《神農本草經》將鯉魚列為上品,中醫認為有滋補、催乳、健脾、開胃、利水功效;鯽魚在《名醫別錄》中便有記載,有主虛贏、溫中下氣的醫療作用;青魚收載于宋·《開寶本草》,青魚膽及魚鱗膠均可入藥;黃花魚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描寫,魚腦石能下尿路結石;墨魚背部的一塊石灰骨,稱為烏賊骨,為一種良好的和胃制酸藥,且有收斂止血作用。
魚的美容價值不可低估。
眾所周知,要想有一對晶瑩明亮的眼睛,維生素A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如果缺乏維生素A就會出現角膜軟化癥、視力下降、夜盲癥等眼病。適當補充從魚肝中提制的魚肝油,就能直接補充維生素A,使眼睛明亮而動人。
由于魚肉的化學組成和人體皮膚、肌肉的化學組成相似,魚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也和人體組織相接近。同時,魚油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常吃營養價值高的魚肉十分有利于皮膚及頭發的滋養,具有健膚烏發作用,可使皮膚細嫩滋潤,可避免頭發干枯、易斷。清代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有“帶魚暖胃,補虛,澤膚”的記載。
著名的法國胭脂紅就含有烏賊骨成分,我國古代中醫還將烏賊骨研成極細粉末,摻入其他藥物制成美容劑,可使皮膚光潔變白,比國外的運用要早幾百年;古代也有將烏賊骨細粉加入牙粉中,經常用此粉刷牙,可使牙齒潔白的記載。
魚籽的美容價值在近幾年來已在國際上引人注目。魚籽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腦磷脂及鈣、磷、鐵等礦物質,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營養十分豐富,是人類大腦和骨髓的良好滋長劑,可使身材長高、體型健壯,而且有良好的健膚烏發作用,可使面色紅潤白嫩,頭發黑而發亮,對于少女來說,魚籽更是一種使姿容“錦上添花”的食物。
魚——沉魚落雁少不了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