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言語不當會產生“壞孩子”
有位母親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對別人說:這孩子只愛聽故事,不愛講故事;愛亂畫,不愛寫字;膽子大得誰都不怕……結果,孩子上學后,不愿回答老師的提問,愛自己亂畫不愿寫字,并常常不顧老師的勸阻和批評破壞紀律。老師和家長都以為他是個弱智兒童,可智力測驗的結果卻是智力正常,最后經專家鑒定,才知道孩子患了誘導性智愚癥,其病因就來自他母親那經常性的口頭強化。
在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該是聽話的,因而對他們的好行為總是視而不見,而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卻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講,殊不知,這樣做只會使孩子的不良行為更加根深蒂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人到前線打仗,當局請來心理學家幫助管理這些人。心理學家要求這些人每個月都給家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擬好,告訴親人他們在前線如何勇敢,如何聽指揮和立戰功等。半年之后,這些人竟都變了樣,變得像信中所說的那樣勇敢和守紀律。是什么力量使他們變好了呢?就是那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大人都如此,又何況孩子!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為,看到他的長處和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鼓勵,然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是信任中含有期待。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要明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否則,由于孩子的判斷能力差,你嘮嘮叨叨,他還以為你是在表揚他,會更加我行我素。再則,要讓孩子學習自我競賽、自我比較,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比如在客人面前,父母不妨夸夸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之處,這樣,強化了好行為,也就淡化了壞行為。
總之,不要沒完沒了地嘮叨孩子的壞行為、壞習慣,否則,壞孩子可能就誕生在家長的言語之中。
在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天生就該是聽話的,因而對他們的好行為總是視而不見,而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卻格外注意,甚至逢人便講,殊不知,這樣做只會使孩子的不良行為更加根深蒂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方招募了一批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人到前線打仗,當局請來心理學家幫助管理這些人。心理學家要求這些人每個月都給家人寫一封信,信的內容由心理學家擬好,告訴親人他們在前線如何勇敢,如何聽指揮和立戰功等。半年之后,這些人竟都變了樣,變得像信中所說的那樣勇敢和守紀律。是什么力量使他們變好了呢?就是那良好愿望的暗示作用。大人都如此,又何況孩子!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好行為,看到他的長處和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給予鼓勵,然后再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是信任中含有期待。對孩子的不良行為,要明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否則,由于孩子的判斷能力差,你嘮嘮叨叨,他還以為你是在表揚他,會更加我行我素。再則,要讓孩子學習自我競賽、自我比較,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比如在客人面前,父母不妨夸夸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之處,這樣,強化了好行為,也就淡化了壞行為。
總之,不要沒完沒了地嘮叨孩子的壞行為、壞習慣,否則,壞孩子可能就誕生在家長的言語之中。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