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何與家長對著干
孩子從出生到兩歲以前,還是很乖很聽話的。雖然他們還不大會說話,但大人的話,還是能聽得懂的,大人的意圖他們也是能心領神會的。大人讓他們做什么,他們乖乖地做什么,讓他們怎么做,他們就按照大人的意圖不走樣地怎么做。孩子做得挺開心,大人再一夸獎,還美滋滋的呢!大人看了也很高興,真是無窮的天倫之樂!
但好景不長,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情況發生了變化,主意漸漸多了起來,遇事要自作主張,不大聽大人的話了。有時甚至好像故意跟大人對著干。你給他玩這個玩具,他會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地說不要、不要,他偏要玩那個玩具;你要喂他吃飯,他偏要自己吃,弄得身上地上一塌糊涂;可有時你要他自己吃飯,他卻非要你喂他吃;地上沒有水的路他不走,他偏走那有水的路,眼睛還邊看著媽媽……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不同的年齡階段必然會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兩歲左右的時候出現的上述現象,就是這個年齡段特殊的心理特征。
孩子從出生到成熟這十幾年間,要經歷兩次斷乳,第一次斷乳是在一歲半左右,從此不再以母乳為營養,可以稱作生理的斷乳;第二次是在十四五歲左右,是要擺脫大人的束縛,可以稱作心理的斷乳。由此便逐步走向獨立和成熟。
孩子到一歲半的時候,徹底斷乳,他們開始自己進食,這就意味著孩子要逐步擺脫對母親的依賴。由于活動能力增強、活動空間的擴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也在逐步增強,從完全依賴和依戀父母,變為在對父母的依賴、依戀和擺脫、獨立之間搖擺不定,并且逐漸向擺脫、獨立靠攏。再加上孩子具有好奇心強、喜歡嘗試、愛表現自己、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等心理特征,他們常常故意做一些大人不大贊成的事。大人要是不干預,他做一會兒,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也就有可能自動放棄不做了;要是大人進行干預,他就有可能非做不可。此時,孩子往往以反抗的形式,來表達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由于孩子的個性不同,有的孩子反抗性激烈一些,有的則緩和一些。但在這個年齡階段,都要有這種表現,這是孩子邁出的擺脫母親的第一步,是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所以說,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孩子的這種表現,不僅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然現象,對孩子的成長發展也是有好處的,它有利于發展孩子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和自信心。家長應當正確認識,正確對待,不能一遇到這種情況就發火,甚至動手打孩子。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訓斥、打罵,不僅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也會有意無意地阻礙孩子身心的正常發育。
孩子跟家長對著干,有時候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有時是為了擺脫大人的束縛,有時候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也有時候是為了把家長也拉進自己的活動之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驚慌失措,生氣發火,粗暴地訓斥,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作用,獲得預期的效果,很有可能會促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新奇有趣,越發激起他們再試一試的好奇心。因此,家長要有個心理準備,免得措手不及。遇到孩子跟大人對著干的情況要平靜、冷靜,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大發雷霆,要采取示范、講道理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耐心地因勢利導,孩子想做的事,若是合情合理的話,家長要幫助孩子做,指導他們做,這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也會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但好景不長,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情況發生了變化,主意漸漸多了起來,遇事要自作主張,不大聽大人的話了。有時甚至好像故意跟大人對著干。你給他玩這個玩具,他會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地說不要、不要,他偏要玩那個玩具;你要喂他吃飯,他偏要自己吃,弄得身上地上一塌糊涂;可有時你要他自己吃飯,他卻非要你喂他吃;地上沒有水的路他不走,他偏走那有水的路,眼睛還邊看著媽媽……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不同的年齡階段必然會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兩歲左右的時候出現的上述現象,就是這個年齡段特殊的心理特征。
孩子從出生到成熟這十幾年間,要經歷兩次斷乳,第一次斷乳是在一歲半左右,從此不再以母乳為營養,可以稱作生理的斷乳;第二次是在十四五歲左右,是要擺脫大人的束縛,可以稱作心理的斷乳。由此便逐步走向獨立和成熟。
孩子到一歲半的時候,徹底斷乳,他們開始自己進食,這就意味著孩子要逐步擺脫對母親的依賴。由于活動能力增強、活動空間的擴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也在逐步增強,從完全依賴和依戀父母,變為在對父母的依賴、依戀和擺脫、獨立之間搖擺不定,并且逐漸向擺脫、獨立靠攏。再加上孩子具有好奇心強、喜歡嘗試、愛表現自己、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等心理特征,他們常常故意做一些大人不大贊成的事。大人要是不干預,他做一會兒,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也就有可能自動放棄不做了;要是大人進行干預,他就有可能非做不可。此時,孩子往往以反抗的形式,來表達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由于孩子的個性不同,有的孩子反抗性激烈一些,有的則緩和一些。但在這個年齡階段,都要有這種表現,這是孩子邁出的擺脫母親的第一步,是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所以說,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孩子的這種表現,不僅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然現象,對孩子的成長發展也是有好處的,它有利于發展孩子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和自信心。家長應當正確認識,正確對待,不能一遇到這種情況就發火,甚至動手打孩子。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訓斥、打罵,不僅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也會有意無意地阻礙孩子身心的正常發育。
孩子跟家長對著干,有時候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有時是為了擺脫大人的束縛,有時候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也有時候是為了把家長也拉進自己的活動之中。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驚慌失措,生氣發火,粗暴地訓斥,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作用,獲得預期的效果,很有可能會促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新奇有趣,越發激起他們再試一試的好奇心。因此,家長要有個心理準備,免得措手不及。遇到孩子跟大人對著干的情況要平靜、冷靜,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要大發雷霆,要采取示范、講道理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耐心地因勢利導,孩子想做的事,若是合情合理的話,家長要幫助孩子做,指導他們做,這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能力,也會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中,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