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學會真愛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誰造成的?孩子不孝敬父母責任在誰身上?家長之愛是否該一覽無余地釋放在孩子身上?小小的孩子能否經得起生活的挑戰?這些家長們都要面對的問題有沒有合理的解釋?11月8日,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孟海蘭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小腳印中心專家講座上所講的內容,就為廣大父母進行了指點迷津的權威性解說。
愛在心里面
現在家長都很重視嬰幼兒的生理發育,比如怕太陽光照到屋子里曬傷孩子就把窗簾拉上、自己生病了怕傳染給孩子就趕緊把孩子送到親戚家等等。其實家長不能僅僅注重孩子的身體發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成長。盡管很多家長也經常給孩子讀一些兒童讀物,但是孩子的心理并不僅僅只有這些。有一個初三的孩子竟然不愿意去上學,經過孟老師的調查,發現是孩子小時候沒有和小朋友交往的經歷,父母一上班,孩子就被送到一個老人那里,等到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如果不想去家長就不強求,上學后從不主動和同學交往,導致性格有些孤僻,結果到了初中和同學鬧矛盾,干脆就不去學校了。孟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為在該培養的時候沒有注意培養,使孩子心理發育不成熟。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做作業的時候還喜歡亂動。其實他們沒有意識到,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一些無意的動作誤導了孩子使壞習慣養成,比如孩子玩得很專心的時候,媽媽動輒問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水果等等,分散了孩子玩樂的注意力,以致讓孩子形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等壞習慣。因此,孟教授強調,家長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要考慮到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是否有影響。
愛是相互的
總有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長大后一點都不理解父母,其實家長的這些委屈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找來的,因為他們沒有使孩子意識到:愛,也是需要回報的。就前面自己生病了把孩子送走的例子來說,種做法是不對的,這樣固然使孩子失去了一次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機會,又失去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媽媽生病了,可以讓孩子幫著端杯熱水,幫著拿藥;有時還可以跟孩子說:媽媽有些悶,寶寶給媽媽講個故事吧。這些都可以使孩子知道家長并不是永遠的強者,在孩子面前偶爾的示弱會使你得到許多收獲,你會發現孩子懂得關心爸爸媽媽了,孝順了。
爸爸媽媽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本教科書,孩子最初是從父母這里學做人的,因此,家長需要教會孩子愛自己也愛父母、愛別人,對別人的愛懂得給予回報。這種教育可以很簡單,家里有好東西,不能讓孩子獨自擁有,而是大家一起分享。這樣從小事教育孩子,才不會使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才會擁有良好的品質,懂得愛是相互的。
愛要藏起一半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愛是不行的,愛是孩子成長的陽光,但是也不能給孩子太多的關愛。現在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讓老人或者保姆帶孩子的時候提出種種要求,更有人不但對孩子寵愛到極點,還怕孩子不理解,一口一個媽媽把一切都給了你。愛自己的孩子是動物的本能,但是作為有理智的人,則應該理智地愛孩子,握好分寸,不能把愛一股腦都給了孩子,愛,應該藏起一半。
孟教授舉了一個很會藏愛的媽媽的例子:外面下雪,孩子想讓媽媽送他上學,媽媽沒有答應,但是孩子出門的時候,媽媽悄悄跟在身后看著。孩子不小心滑倒哭了,媽媽忍住沒有過去扶孩子,結果孩子哭了一會兒終于自己爬起來,媽媽直到目送孩子安全到學校后才回家。孟教授說這個媽媽就做得很好,她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把愛藏起來一半,這樣孩子也可以自己從容地學會處理一些事情。
愛要經歷挑戰
很多人都以為獨生子女難教育,孟教授否認了這種觀點,她說,家長的精力、金錢和時間對培養一個獨生子女都很充足,獨生子女不可能難教育。其實這種難教育是因為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去自己面對生活,一個現在在劍橋大學念書的孩子,11歲的時候曾經獨自拿著5000塊錢去西藏看布達拉宮,而更多的這樣大的孩子卻只生活在家庭的小圈子里,享受著家人的愛撫。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去布達拉宮,太小的孩子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布達拉宮,但是生活中像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等很多小事都是對孩子的挑戰。而且,幼兒時期,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想嘗試一下,對于合適的,家長應當鼓勵,讓孩子獨立應對,當然,家長也要耐心地給孩子一些提示。
愛要會說不
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也要學會說不。孩子是很聰明的,如果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哭,如果這時候家長不忍心滿足了孩子的要求,孩子覺察到哭招有用,就會屢哭不爽了。
當然,說不也應該有一定的技巧,在孩子任性之前,家長可以先退一步,以退為進。孟老師舉了個例子,當孩子想要一個不能給他的東西時,媽媽可以這樣跟孩子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現在不用,可以給你玩一下,不過,明天你就得還給媽媽。孟教授說,二三歲屬于孩子的第一個反抗期,這個時候的孩子都不聽話,家長應當采用合適的方法來拒絕孩子或者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說不,跟孩子頂牛兒。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