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教育應該是先人后才
一位湖北考生,連續5次報考超常班沒被錄取,他來到北京邊打工邊到大學旁聽。后來被南京大學發現后錄取,后由于在數學方面的突出才能被耶魯大學破格招收。我們的超常教育以分數論英雄,以分數來錄取,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今天,在中國人才研究會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上,中國教育協會副會長譚松華提出了超常教育錄取的局限。
最近,西安交通大學的老師,對該校少年大學生班進行了一次心理素質狀況的調查,發現50%以上的學生有憂慮抑郁、煩惱多、緊張困擾情況。而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普通人中性格內向的約占30%,超常兒童中性格內向的高達60%。
超常人才的培養到底是要培養幾個心理不健康的瘋子,還是要發現培養一群人才,成為與會專家的共同話題。大家認為,超常教育應該培養的先是人,最后才是才。
大多數與會專家,在自己的報告中都提到了天才培養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是一個正常人的基本素質,而要心理健康,最好的辦法是改變錄取辦法,加強心理培養。
中國人民大學附中陳惠芳老師,在學校曾做過學生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的調查。問卷反映,學生認為性格形成的首要因素是班級同學的影響。一位同學在調查中寫道:我們都很希望知道,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和樣子。陳老師表示,個別天才的培養,不僅不能迅速提高學生智力,反而會讓他們變得孤僻。要從根本上改變現狀,心理教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開始。譚松華認為,長期以來,教育界存在一種錯誤認識,認為超常人才只是對幾個高智商人才的培養,其實真正的超常教育應該是,教育者去發現和挖掘受教育者的秉賦、興趣、潛能,更好地發展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特長,這樣才能使更多杰出人才出現。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告訴我們,國家要的不是幾個天才,而是大量的杰出人才。
他的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同。西安第一中學的張淑萍老師,引用美國心理學家阿里克森博士的話說任何人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經過10年的訓練,都可以成為天才。張老師表示,環境和心理對超常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其實,現在兒童的智商都較高,關鍵還是環境和心理因素。學校和家庭應該創造寬松的環境,讓孩子把自己的特點和興趣展示出來,興趣的充分展示就是天才發展的最好契機。以前的教育體制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研究的是教材、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卻少有人去研究我們的學生,研究人。譚松華解釋,超常教育應該是研究學生的特點和情趣,而不是生硬地把幾個經過測試認為智商高的學生,弄到封閉的教室里灌輸。很多特殊人才是有比較特殊地方的,比如個性和脾氣方面,我們不應該再人為地給他們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超常人才的培養要從因材施教,轉向到因需受教。中國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賀淑曼教授表示,以前的超常人才教育,過多地強調了人才本身的素質,是先有才,我們再來進行教育,賀教授說,這是不對的。超常教育要轉變為人才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我們就給予什么樣的教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