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痛一定是生長痛嗎?
生長痛是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多發生在學齡期前后的小兒,主要與這一時期兒童活動量相對增多,長骨生長發育較快和局部肌肉筋腱生長發育不協調有關。
生長痛主要表現為肢體的疼痛,以兩下肢大腿部位多見。特點是一般較輕,多為雙側性,疼痛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可達數月或更久,疼痛時間多發生在下午和晚間,經一夜休息就會消失。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疼痛可自然緩解消失。不少年輕父母發現孩子經常叫腿痛、關節痛,局部組織既不紅又不腫,關節活動自如。去醫院檢查又未發現任何異常,便一概認為是生長痛。殊不知,在小兒腿痛或關節痛的背后隱藏著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
軟骨炎 這是一種無菌性局部缺血營養障礙性軟骨壞死性疾病,好發于小兒大腿根部,此病的發病以男孩為多見,與活動過度致局部損傷有關。多數病兒為單側性病變,疼痛呈逐漸進行性加重,病側肢體外展活動受限,活動后可使疼痛加重,常呈跛行。
結核性髖關節炎 此病多見于學齡前小兒,發病較緩慢,以單側多見。疾病早期患側肢體酸痛,因此小兒在走路時步態發生改變,以后疼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夜間睡眠時會被痛醒。
風濕病 發病前多有發燒,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變主要侵犯心臟、血管、關節等組織器官,關節疼痛多數為游走性,以膝、踝等大關節為主,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全身情況有發熱、疲倦無力,食欲不振。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經消炎、退熱、抗風濕治療后,一周左右多數關節痛即可消失。
類風濕病 病變常侵犯全身大、中、小關節,以指趾小關節腫脹疼痛為主,多數呈對稱性。病程發展緩慢,呈漸進性反復發作。早期多有全身發熱,伴有皮疹或淋巴結、肝脾腫大。
生長痛主要表現為肢體的疼痛,以兩下肢大腿部位多見。特點是一般較輕,多為雙側性,疼痛持續時間較長,有時可達數月或更久,疼痛時間多發生在下午和晚間,經一夜休息就會消失。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疼痛可自然緩解消失。不少年輕父母發現孩子經常叫腿痛、關節痛,局部組織既不紅又不腫,關節活動自如。去醫院檢查又未發現任何異常,便一概認為是生長痛。殊不知,在小兒腿痛或關節痛的背后隱藏著一些意想不到的疾病:
軟骨炎 這是一種無菌性局部缺血營養障礙性軟骨壞死性疾病,好發于小兒大腿根部,此病的發病以男孩為多見,與活動過度致局部損傷有關。多數病兒為單側性病變,疼痛呈逐漸進行性加重,病側肢體外展活動受限,活動后可使疼痛加重,常呈跛行。
結核性髖關節炎 此病多見于學齡前小兒,發病較緩慢,以單側多見。疾病早期患側肢體酸痛,因此小兒在走路時步態發生改變,以后疼痛逐漸加重,尤其是夜間睡眠時會被痛醒。
風濕病 發病前多有發燒,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變主要侵犯心臟、血管、關節等組織器官,關節疼痛多數為游走性,以膝、踝等大關節為主,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全身情況有發熱、疲倦無力,食欲不振。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經消炎、退熱、抗風濕治療后,一周左右多數關節痛即可消失。
類風濕病 病變常侵犯全身大、中、小關節,以指趾小關節腫脹疼痛為主,多數呈對稱性。病程發展緩慢,呈漸進性反復發作。早期多有全身發熱,伴有皮疹或淋巴結、肝脾腫大。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